我不是啞巴,但是我過著不說話的生活。
我很早就有不說話的想法,因為自己小時候比較害羞,見了生人總是不敢說話。那時候,我想如果可以不用說話,多輕松呀!可是,面對親朋好友的期待,我還是戰戰兢兢地完成和別人打招呼的任務。現在,年齡漸長,還是無法擺脫這樣的命運。
中學和大學的時候,為了獲得認同感,我渴望與他人交流,希望別人能明白我的想法,希望這個世界可以接受我的不同之處。在一定范圍內,通過說話,我認識了一些朋友,也了解了這個社會的運轉方式。
但是和我接觸過、但不了解我的人,會認為我不喜歡說話;對我有一定了解的人,會認為我喜歡和熟人聊天;真正了解我的人,知道我討厭自己說話,討厭那個夸夸其談的自己。我不是不能說,只是不想說,我想降低語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提高自己對語言的敏感度。
面對世界,我們總會盡可能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想讓別人接受我們。可是,過度地偽裝自我也會欺騙自己。以前,為了能與他人和諧相處,我總是喜歡過分地展現自我說話的能力。可是,所有的這一切于我不過是一種假象,我理想中的生活自己不必說很多話。
最近遇到的幾件事情,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多的認知,對自我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我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我自己才是最難以理解的。我無須討好這個世界,我也很難從別人那里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來女作家麥卡勒斯在23歲時出版的名著《心是孤獨的獵手》,書中的主人公辛格是會說話的,但是他選擇不說話。鎮上的人都把他當成啞巴,他也成為了全鎮所有人傾訴的對象。他可能無法理解所有人的想法,但是所有人都認為他可以理解他們。
我想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而我理想中最智慧的人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無所不知,但又沉默寡言。因此我過著不說話的生活,內心很快樂,不孤單,也不傲嬌。如果你了解我的心,你會知道我全身所有的細胞都帶著沉默的基因,我是那個想了解世界和他人,但不需要被世界和他人了解的人。
我理想中的某一天,可以醒來、吃飯、看書、睡覺、寫作、踢球……
我活得很好,過著不說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