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夢想是定義一個人的本質要素,是把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人從蕓蕓眾生中區別開來的根本。是除了吃飯睡覺工作結婚生小孩等等生存必須之外決定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他自己的內核,是會讓人不受任何外界驅使而發自內心喜歡的一個角落。
我覺得《尋夢環游記》的主題就像是它的中文名字一樣,終究是一個尋夢的故事。
第一部分,你們已經活過一次了
小男孩米格生活在人人都喜歡音樂的墨西哥,偏偏它的家庭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在家里音樂是絕對的禁忌,不能談論,更不能唱歌。連每天都要對米格親親抱抱舉高高,把他視為掌上明珠的奶奶在發現米格有心去唱歌之后,都特別嚴厲的制止了他。不知道其中的深層次原因,米格不顧家人的反對,執意要參加唱歌比賽,即使在奶奶把米格唯一的吉他無情的摔壞之后,米格仍然不放棄唱歌的夢想。因為“你們已經活過一次了”,我的人生才剛開始,我只有這一次生命,我必須要為了夢想而活。我覺得在這個層面上,米格甚至埃克托都讓人動容。
我覺得對于追求夢想這件事上,小米格讓很多的人自嘆不如。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壓力,周圍人的反對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甚至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有夢想,不知道在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會不會遺憾和后悔。人生其實沒有任何意義,人類的存在也沒有任何意義,那么為什么不為唯一一次的生命賦予自己的意義?
第二部分,seize the moment
米格之所以一直堅持不懈追求自己夢想的一部分原因是受到自己的偶像德拉酷斯事跡的鼓舞,尤其是在他發現偉大的歌神德拉酷斯居然是自己的祖爺爺以后,更堅定了他找到德拉酷斯,尋求無條件的祝福的決心。經過不懈的努力,米格終于站在了歌神的旁邊,看歌神接受萬人的崇敬和膜拜,感受著夢想實現的喜悅。歌神告訴他說,seize the moment ,只有把握住每次一的機會,才能成功,卻隱含著為了實現夢想不惜一切代價的價值觀。在德拉酷斯看來,為了成功,家人,朋友,道德都可以拋諸腦后。
做人做事都是要有底線的,為了成功不擇手段,拋棄底線,是為世人所不齒的。人之所以為人,也是因為對生命,對規則,對道德有所敬畏。德拉酷斯一類人所謂的成功是將親情,友情踩在腳下得來的,是對夢想的侮辱。當然,最后影片中也沒有讓他善終,代表了人類社會對這種唯成功論的道德審判。我們的小米格也懂得了怎么樣做才是真正追尋夢想。
第三部分,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米格得知自己真正的祖爺爺埃克托因為被貪婪的德拉酷斯害死而不能回家后,開始懷疑自己追求夢想的意義,發出了家人是比夢想更重要的感慨,甚至一度為了家人而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但是影片的最終,解釋了全篇的基礎設定,埃克托并不是為了所謂的音樂夢想拋棄妻子的不負責任的渣男,伊美爾達奶奶也因此原諒了埃克托,電影開始的時候阻礙米格追求夢想的家庭詛咒也消失了。米格也懂得了家人的重要。
我覺得有的時候家人的愛并不是無條件的,就像是米格的奶奶,只有米格聽話的情況下才會對米格和顏悅色,伊梅爾達奶奶也在誤會消除了以后才給予米格無條件的祝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家人最終還是與你站在一起的,他們還是會給予最大的支持。家庭與夢想也并不是對立的,只能擇其一的。懷揣著家人的祝福和支持去追尋自己的夢想難道不是最幸福的事情嗎?即使不能每時每刻在一起,心中掛念著彼此,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每時每刻,然后去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就像是伊梅爾達奶奶雖然因為怨恨而放棄了自己的音樂夢想,但是最終能再次唱歌的時候每個觀眾都能感受到她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