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于愛與救贖的故事。此愛,非男女之間的情愛,是關乎兩個男人間忠誠、信賴、牽絆的友愛。
男主人公阿米爾是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城中的一位富商之子,出身高貴,生活優渥。阿米爾與仆人之子哈桑一同長大,情同兄弟。阿米爾讀書、寫故事給哈桑聽,哈桑用彈弓淘氣玩耍也捍衛阿米爾的尊嚴,同他一起參加城市的風箏比賽。阿米爾為博得父親的關注,力求贏得那場風箏比賽。在那次比賽中,阿米爾最終取得勝利,哈桑為拿到阿米爾的戰利品(被割斷的最后一只風箏),只身追逐,被之前與阿米爾有過節的惡棍男強暴。阿米爾看到了這幕慘劇,卻沒挺身而出,而是退縮逃走了。之后,阿米爾更是誣陷哈桑偷了他的貴重物品,逼得哈桑與父親離開。
時值阿富汗內亂,不久阿米爾與父親輾轉逃亡到美國。阿米爾在美國讀書,寫作,娶妻,定居。多年后,父親生前好友拉辛汗打電話讓阿米爾重回故土,并告訴阿米爾一個驚人的事實——哈桑其實是父親的私生子!因為民族、信仰和名譽原因,阿米爾的父親沒有與哈桑相認。而此時,哈桑與父親都已去世,唯留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在世,在阿富汗最危險的城市中掙扎。
阿米爾歷經萬難,差點死在塔利班的手中,最后救出了已被身心蹂躪的索拉博——他的侄子。但后來因為移民政策阻礙,索拉博灰心喪氣,選擇自殺。被阿米爾救下的索拉博整個人陷入自己的世界中,在一次次無用溝通后,阿米爾似乎已經放棄了去試圖走進他的世界。一次無意間,阿米爾發現索拉博盯著別處的風箏,他燃起了少年時放風箏的勇氣,拉起風箏線,吸引索拉博的注意,在這次放風箏時,索拉博才開始與他人有了互動。
也許,這不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不跌宕,人物不英雄,但這確實是一個讓人難忘又憂傷到骨子里的故事。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并不了解阿富汗那里的風俗民情,更不知道戰爭前的喀布爾是何模樣,就連書中的塔利班我也只從新聞中略有耳聞。因為悲劇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沒有發生在身邊,所以我就自然而然地忽略掉這世界其他地方的苦難。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時代,只是恰巧生在了和平的國家而已。而像小說中阿富汗的民族差異、信仰沖突以及內亂之禍,其實是那樣簡單粗暴地影響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雖然,這些紛爭和戰亂的苦難只是小說的背景,也足以觸目驚心,讓人傷懷。
在戰爭這個人禍的大環境里,關于主人公阿米爾與另一主人公哈桑的情感牽絆,每一個情節都讓人動容。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用及其細膩的筆法勾勒了少爺與仆人哈桑的經歷。阿米爾文弱,不像父親那樣孔武有力,喜歡文學,這點卻不被父親重視,他只好施展一切手段贏得父親的關注,這也是阿米爾參加風箏比賽的直接原因。與阿米爾相反,哈桑幼時沒有讀書,身形矯健,爬樹、追風箏、打彈弓都是好手,他一心忠于主人阿米爾,一生所為都驗證了他去追風箏時說的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的善良與堅韌讓目睹慘劇的阿米爾更加自責與難堪。
關于人物性格與行為的塑造,作者鋪墊得十分成功。阿米爾與哈桑一同長大,這位少爺既喜歡與這位“下等人”相處,又從不承認哈桑是他的朋友。對于哈桑的悲慘遭遇,阿米爾自責又不知所措。對父親百般殷勤,也喜歡有哈桑作伴,但父親夸獎哈桑時,阿米爾心里又不是滋味。當他在美國定居成家,父親生前好友勸他回國,用了欺騙的方式才叫阿米爾動身去接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這些矛盾的心理,源于經歷,也源于性格,所以讀者想恨阿米爾這個主人公,也著實恨不起來。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雖然以阿米爾為主人公,但從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哈桑其實也是主人公,只是這位主人公的命運讓人惋惜。從出生起,哈桑的苦難便開始。他先天兔唇,受到自己母親的冷遇,沒出生幾天他母親更拋棄他與別人私奔。童年時,哈桑因為嘴唇,因為父親的長相,因為他的民族,被其他孩子嘲笑和憎惡。但他天性善良,從不與人為惡,除了自衛他不會攻擊那些欺侮他的孩子。他忠誠、勇敢,他慘遭凌辱也是因為先前他用彈弓救下了主人阿米爾。他寬容有擔當,他知道阿米爾陷害他也承認不反駁,后來當他得知阿米爾家的宅院無人看管時,他又答應回去,精心看護曾經主人的家園,并為此付出生命。看上去哈桑的善良已經達到愚蠢的境地,但誰又不為這樣一條美麗又溫暖的生命感嘆呢?
正因為哈桑的善意已經融入阿米爾的生命中,過去的美好經歷和痛苦的悲慘一幕如鉸刀一樣割裂著阿米爾的心。阿米爾曾經試過逃避,并且逃避得也很成功。他在美國成家立業,他似乎覺得心里已經放下了對哈桑愧疚的包袱。但當阿米爾與妻子婚后久久不能懷孕,經過檢查得到很難有親生孩子這一艱難事實,他才又開始懷疑:這是不是上天在懲罰他?后來,在接回索拉博的過程中,阿米爾又遇到曾欺侮哈桑給他帶來童年陰影的惡棍阿塞夫,成為塔利班的阿塞夫差點將阿米爾打死,鬼門關上走了一趟的阿米爾終于救回了哈桑的兒子。
善意,終會有所報償。
時光雕琢人心,摧殘身體,同樣給人勇氣。
這段救贖,完成了讀者對《追風者的人》的最后期待。也許結局不算美好,但那風箏飛上天,就像希望又飄回來一樣。
友誼與救贖,貫穿了這本小說。過去阿富汗的安穩與戰亂時的滿目瘡痍,親密的兄弟般情誼與自私的背叛,家庭的輝煌與父親行為的卑劣,故人無邪的善意和為洗脫內心罪責的救贖……不算復雜的故事里,有著眾多可細細品味之處,輕描淡寫,卻讓人憂思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