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銅立人。我們都見過照片啊,三星堆出土的那些青銅文物,造型非常的古怪。那這些造型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們所代表的三星堆文明和中華文明又是什么接下來為你介紹一件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雕塑,三星堆銅立人。
這件雕塑跟馬云“撞臉”了。馬云還真的安排了一個私人行程,專門去看這件雕塑,很有喜感。
三星堆文明太過特異,更令人困惑的是歷史對這個文明完全沒有記載。他們是誰?他們從哪里來?他們到了哪里去?
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人說三星堆來自西亞,跟中華文明關系不大,有人說它就是自己生長出來的一個孤立文明,甚至還有人說這根本就是外星人造的。
這些說法我不同意,在我看來,它之所以看起來陌生、不可理解,只是因為我們對這個文化的理解方式錯了。我們用后世的漢文化思維,去猜測早期的邊陲文化,“以漢人之心,度四夷之腹”,所以看不懂了。其實,三星堆文化與中華文明之間有莫大的關系,
奇特的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的古代遺址坐落在四川省廣漢市西北,這個遺址面積很大,有12平方公里左右,出土文物的時間跨度很長,從距今5000年前一直持續到距今3000年前,也就是從新石器時代到西周初期。出土的文物有銅器、金器、石器、玉器,還有象牙、貝殼等。
遺址規模大、年代久、文物豐富,這些還不是三星堆最讓人震驚的地方。關鍵是這些東西的形態太特別了。三星堆改寫了中國上古美術史,讓我們看到了上古文化的豐富與多元。
我們一起來看看三星堆遺址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青銅立人。它也是三星堆出土的最大的青銅人像。
這個銅人的模樣和其他出土面具上的面孔一樣,長相很奇特。一對幾乎相連的巨大的眼睛橫跨面孔,寬大的嘴,薄薄的唇,筆直的鼻子。
有的面具還在鼻子上添加了直通額頭以上的卷型裝飾。三星堆最大的面具,直徑有一米多,加上兩邊的耳朵,通長達到3米多。
青銅縱目面具
這個銅立人,人物本身高約160厘米,近似真人高度。這是一個正面立像,右手舉在胸前,比左手略高,雙手分別形成兩個圓洞,似乎在抱著略微彎曲的圓柱形的物體。在三星堆遺址還發現了一些完整的象牙,所以我們猜測他手里原本是抱著一只象牙。
說實話,這種形象跟我們通常印象里的中華文明差別還是很大的。商代絕對沒有這么巨大的人物雕塑。而且,這個銅立人身上還有很多跟中原文化不同的地方:比如,他梳著的長辮子直直地拖在后背上,頭上還有一個奇怪的帽子或是頭盔。
另外,你仔細看看他的腳。他赤著腳,腳脖子上戴了腳環,上面還裝飾了叮叮當當的小東西。他走路的時候,這腳上的小東西可能還會發出美妙的金屬聲。
與商文化的聯系
不過,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特點之外,我想告訴你的是,它身上有很多細節其實反映了三星堆和古代中原地區商文化的聯系。
首先,我為什么開玩笑地把它和馬云相比呢?我是想強調,三星堆的人物面貌還是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了亞洲人種的特點——臉型扁平,顴骨較高,鼻翼比白種人寬而比黑種人窄,等等。
我們再接著看他的衣服。他的上衣襟不是往右邊斜過來放在腋窩下,而是往左邊扣過去,這叫“左衽”。在古代,這被認為是野蠻的少數民族的穿著打扮。這在歷史文獻中是有明確記載的。《后漢書·西羌傳》中這樣描述生活在西部的羌人,說:“羌胡被發左袵,而與漢人雜處。”意思是他們披散著頭發,衣襟扣在左邊,和漢人雜居生活。
另外還有一種解釋:古代葬禮文獻《禮記·喪服大記》說:“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意思大概是說,古代給死去的人做喪禮,衣服也是左衽,而不是右衽。所以左衽也可能跟某種喪葬儀式相關。
再回過頭來想,他是誰?代表著什么呢?或許他是一位少數民族的首領,代表一個時代的法律;也有可能他是一位巫師,代表著一種神圣的力量,或對另一個世界的想象。
不過,在沒有更多佐證的文獻的情況下,我們對這個銅人的猜測是有局限性的,我們無法確定他究竟是羌胡還是已經去世的漢人,也無法確定他抱著象牙的身姿是這個世界的權力還是另一個世界的威儀。
雖然不能確認這個銅立人的真實含義,但如果順著這個思路,把三星堆看做古代蜀文化的遺址,我們就能建立起一個比較合理的猜測了。三星堆在四川省,所以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古代蜀文化的一些特點。
關于蜀文化呢,我請你想一想,四川的簡稱這個蜀字,上面是個四字,下面是一個框,里面是一個昆蟲的蟲字。上半部分的四字,實際是橫著畫的眼睛,也叫“橫目”。因此這個蜀字在古代文字中,代表的是一只長著巨大眼睛的蟲,或者龍。
在商朝,蟲和龍有說不清楚的親緣關系。也就是說,在商朝,長著巨大眼睛的蟲龍的形象代表了一種神圣力量。商朝青銅器的裝飾常常出現的饕餮的面孔,跟它很像。饕餮以能吃而著名,它也有著一對巨大的、處于方圓之間的眼睛,再配上一個沒有下巴但是闊而扁的嘴。
饕餮紋鐃,商代,口縱23.8厘米,口橫35.5厘米,通高47.5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在饕餮的四周也常常出現龍紋或者夔紋,夔就是一種形狀像龍的怪物。還有云紋、雷紋等象征自然力量的圖形,這些元素在三星堆雕塑上也有體現。
于是我們這樣猜想:居住在三星堆的先民可能是古蜀的一個部落,他們與商朝的文化在某個時期產生了交流,從而演繹了饕餮紋,把一個長著巨大眼睛的蟲或龍,作為權勢的象征或具有神力的形象。酋長或是部落首領,利用了藝術的夸張感染力,給自己創造出一件件令人驚懼的帶有巨大眼睛的人像或面具。
如果是這樣的話,三星堆就不是一個與中華文化孤立的文化,而很可能是與漢族有著相當密切關系的羌蜀文化對商代文化的借鑒和演繹。
商代文化的中心在殷墟,也就是河南安陽、鄭州這一帶。商文化從這一帶輻射出去,形成了一個大文化區域。三星堆在蜀地這片地方,起了一個傳遞的接力作用,最終使商朝的青銅文化傳播到印度支那半島。那么,這件精美的、令人驚嘆不已的青銅器立人,就是商文化傳播途中的一個實物例證,使我們看到了商文化驚人的輻射半徑。
共同守護
最后,我想再給你講一段傳奇,或許能讓你更深刻地感受到三星堆對于中華文明的重要性。
三星堆第一次被發現,是在1929年春,被一個叫燕道誠的農民無意挖開。這件事隨后陸續被駐扎在廣漢的軍隊、當地的傳教士、華西大學博物館、周邊的古董商還有廣漢縣政府得知,前前后后來了四隊人。各路人馬齊聚廣漢,一時間處處都是挖掘隊,時時都有新發現。令人驚訝贊嘆的是,各個發掘隊全部都獲得了豐富的成果。
但是很快抗日戰爭爆發了,那些挖掘隊本來是各自抱著不同的目的,但抗戰時期竟然不約而同地把三星堆遺址默默地埋回土里,保護了起來。或許外敵入侵、民族遭到威脅的時候,人們會更加體會到文明傳承的重要性,對先人留下的遺產也會倍加珍惜。
而戰亂年代,學者、古董商、軍隊、當地官員之所以能達成共識,無疑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奇特遺址的重要性。
再一次開挖三星堆已經是四十多年之后的1979年。這次挖掘用了整整兩年時間,到了1981才真正向世人揭開了三星堆的面貌。從發現、挖掘、考察到基本上對這個遺址形成相對清楚的認識,竟然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時至今日,我們對它的了解依然是有限的,但無論如何,因為它的存在,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古代文化的豐富性,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
好,關于這件三星堆青銅立人雕塑就講到這里。
思考題:
三星堆有許多有趣的文物,我在文稿區給你放了幾張圖片,能不能請你看完之后,談一談哪件給你印象最深?為什么?
戴金面具辮發青銅人頭像
太陽輪形青銅器
青銅鳥首
跽坐青銅人像
金箔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