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看見車上機上有人拿著書在閱讀,就會想,當他們在閱讀時在想些什么?
比如此時機內(nèi),憋屈地坐著,左右搖擺不方便,想拿本書看,但是注意力被不時的不舒適給分散,讀的不盡興。
我喜歡閱讀,但并沒讀過多少書,現(xiàn)在讀的也少。我所理解的閱讀,是除了書籍,只要是可以讀的,值得讀的那些文字。我的大塊閱讀時間是在周末家里,還有晚上睡覺前,我沒電腦沒ipad,這些都留在了老家,因為我不怎么看視頻也不怎么玩游戲。平時上網(wǎng)的需求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而手機運用最多的功能就是看手機上的訂閱。
我也買過電子書,存在手機kindle和iBook上,可是我時常忘記。
出門在外,紙質(zhì)書籍,拿在手上不是大就是笨重,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效率也并不高。
讀書的益處網(wǎng)上一堆一堆,可網(wǎng)上哭喊著讀書的時間和讀書的數(shù)量卻少得可伶的人一大片,更不談讀書的輸出了。
以前我讀書,記下讀后感,即使現(xiàn)在有些內(nèi)容忘記了,但是回去再翻翻記下的那些讀后感,那些閱讀的時刻,細節(jié),記憶就都給回來了,這個過程很新鮮很有趣。
讀書于我,是一種沉淀。
我是一個喜歡按照計劃做事的人,讀書也是,我喜歡通過這種計劃和記錄將閱讀過后的東西給記下來,這是一種收獲,而我,喜歡這種有收獲的感覺。
當我在讀書時,我會結(jié)合書里的情節(jié)聯(lián)想如果是我處于這種狀態(tài),我面對這種情形時,我會怎么辦?書里說的這類人怎么說的好像是我,我該怎么去做?
不喜歡閱讀的人,看到別人在人來人往的人群中拿著一本書,靜靜地低頭看著,會覺得是一種矯情,裝文藝,裝B,只看到一種表象。而喜歡讀書的人,明白讀書的樂趣,如果TA是一個還有所追求的人,追求一種精神進步的人,不管TA是這種在人群中拿著書的人,還是看著在人群中拿書的人,都會是一種理解和欽佩。我就是那種最先覺得別人裝文藝鄙視之到之后的看到在人群中拿著書閱讀的人的一種理解和欣賞的心態(tài)變化。這樣說顯得我也很裝B一樣,但是確實如此。
看著閱讀的人聚精會神時的那種神態(tài),你也會很安詳。
亞洲人中在車內(nèi)在飛機上看書最勤奮的人恐怕就是日本人了,特別是上了年紀的50歲左右的人,不管男的還是女的,在旁邊安靜地看著他們安靜地看書的樣子,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我倒不好奇這些人讀的什么書,我反倒好奇他們此刻正在想些什么?
“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書讀完了要是沒有收獲,往往有種失落甚至氣憤的感覺。
不跟別人比閱讀的多少,內(nèi)容總結(jié)和輸出的多少,閱讀是個人的事情,每個人通過閱讀的所得每個人心里都有標準。
閱讀的輸出,除了文字的總結(jié),就是通過閱讀得到的行動方面的改變。通過閱讀獲得的及時改變可能不會很明顯,很多人也做不到思考后的立刻行動,但是閱讀的隱形效果是通過常年累積才可顯現(xiàn)出來的——可能用“知書達理”和“知書達禮”這兩個詞能很好地表達出這個意思。
閱讀要有個舒適的環(huán)境,最好不被外界和自己的想法打斷最好,閱讀的效果會大很多。果真在特別不舒適的環(huán)境中是很容易被分散閱讀的注意力的。所以我特佩服那種在不舒適的吵鬧的環(huán)境中還能神情自若的人,這種人到達了一定的閱讀境界。而我還只是停留在需要一個不被打擾的環(huán)境并且找個舒適的姿勢才能持續(xù)進行大量閱讀的水平。。。
以上說了這些,還是覺得我在裝B,而且這些都是思維一直在被不舒適打斷,寫在斷斷續(xù)續(xù)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