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陽灑在身上,我的心如同陽光般明媚。時隔半年,我再次來到我生活了三年的集美,聽著手機里喜歡的歌,看著周圍規劃得很好的綠化,有特色的紅白色斑馬線,耳邊傳來幾聲熟悉口音的閩南語交談。我的心早已裝滿溫暖。
沿著石鼓路慢走,周圍有古早味的小店,有充滿現代化的商場,也有十分有創意的店鋪。石鼓路沿街有許多有特點的奶茶店,捧著一杯奶茶,邊走邊看著過往的行人,他們或行色匆匆,或悠閑慢走。因為附近有集美大學的一些學院、集美中學和集美小學,街上有許多人都是學生,所以石鼓路是集美的學生街之一,整條街充滿著青春的活力。位于石鼓路的集美圖書館是中西結合風格,白色的外墻,看起來十分干凈、舒適,內部樓層較高,給人一種非常寬敞的感覺。最喜歡的是這里的二十四小時自助圖書館,全天開放的圖書館,讓我更深地領略到集美學村的魅力。集美小學與圖書館比鄰,外觀看起來非常干凈大氣,讓我眼前一亮,是學校里那個花紋、色彩復雜的小亭子。站立在這里,看著周圍的大氣的建筑,你的心情會不自覺的愉悅起來。
往外走,一會兒就來到了龍舟池畔。在這兒,每年端午節都會有一個劃龍舟比賽,十分壯觀。沿著龍舟池走,因為周圍沒什么機動車,所以這里的環境比較安靜,兩旁的樹木很茂盛,走在用石條鋪成的路上,感受著四周有著古老傳統的歷史感,我仿佛看見一群充滿朝氣的學生迎面走來。這些石條,留下了多少人的腳印,又聽過多少的故事。路的一邊分散著幾個亭子。亭子臨海而建,整體是紅色的,亭檐有極具閩南特色的雕飾,看起來十分古樸典雅,會讓人忍不住停下來觀賞這色彩艷麗的尤物。坐在亭子里,你可以看眼前的海,看不遠處那幾架壯觀的跨海大橋,看周圍的行人,馬路上有忙碌的汽車等交通工具,而你所在的位置卻是清幽的,周圍環境優美,又不失人間煙火,你仿佛置身世外,欣賞著周圍的一切。休息夠了,出了亭子,接著在石條小路上漫步,小路的另一邊是曾被美國總統尼克松譽為中國最美中學的集美中學。集美中學是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俗稱“穿西裝,戴斗笠”。紅色的墻體,藍色的窗架,墻體紅白相間,再配上花紋,屋瓦既有紅色的嘉庚瓦也有黑色的瓦片,檐角向上翹,猶如燕子的尾巴,整個建筑給人一種驚艷之感。看著周圍有些用石條做成的窗戶,較低的教室門,及一些古老的建筑,內心感到十分充實。
陳嘉庚先生的生活十分簡樸,他將自己的大部分錢都用來建學校,發展教育事業。校園圍欄旁有一組雕像是由陳嘉庚先生、學生、青年人組成的,有幾個人拿著書,一個學生拿著足球,他們臉上帶著溫暖的笑,不知道嘉庚先生看著周圍欣欣向榮的一切會不會感到十分欣慰。集美中學有兩棟很美的建筑,分別是南熏樓和延平樓,南熏樓樓名取自虞舜時南風詩:“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慍兮”,以示嘉庚先生一生興學造就后代的心愿。”延平樓建在“國姓寨”舊址上,因為它是17世紀中葉鄭成功部將操練水兵以抗清兵的遺址,嘉庚先生希望學生們能學習鄭成功這位民族英雄人物。
出了集美中學(初中部),踏著石條路繼續往前走,集美中學舊高中部外面是一處十分適合拍照的地方,高且厚的石頭階梯,后面是紅色的房子,綠色的老榕樹,景觀十分美。小路的另一邊是蔚藍的大海,走在小路上,你既能遇到在“講古”的老人家,也能遇到來自各地的游人,人們或在拍照,或留心觀賞周圍的景物,感受著集美學村極大的魅力。不用走很久,就來到了鰲園,園內的建筑在規劃下視野開闊,既能觀賞到蔚藍的大海,也能眺望海對面的樓房。這里既有精巧的工藝品,也有值得去參觀的有歷史的地方,綠化、園內建筑都規劃得非常好,你處在這樣一個寬闊的地方,心情不禁輕快起來。
走在集美學村,這一天你的內心活動會是多變的。看著石鼓路上人來人往的行人,你能感受到這人間煙火的美好;琳瑯滿目的美食,可以填補你的胃;色彩鮮艷、極具特色的閩南建筑,給你的視覺以驚艷之感;中西結合、高大的建筑擴寬你的心靈。在這里,你不僅能享受視覺與美食的盛宴,嘉庚精神也會給你帶來積極的影響。陳嘉庚先生為了教育事業所做的無私奉獻,影響了許多人。嘉庚先生提出的許多想法,對我們今天仍有積極的意義。如集美中學的校訓“誠毅”就對集中學子有很大的影響。誠以待人,毅以處事,雖然只有兩個字,內涵卻十分豐盛。集美,這座位于東南沿海的城市,吸引我的不僅是它文化的歷史感,精心設計地提倡嘉庚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宣傳語,更因為它建設的是一個有特色的城市,各種有特色的中西結合的建筑,包容差異,兼收其它地方的長處。在這里,你既能感受到厚重文化的歷史感,也會看到許多新活力的創意品,中西結合的不僅是以往的嘉庚建筑,它已經成為這里建筑理念的一部分。集美人有著閩南人的拼搏精神,出洋拼搏,時至今日,集美已經成為著名的僑鄉,在海外的許多人在賺到錢后都會回鄉捐錢一起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這一天即看到有底蘊的美景,精神世界也得到洗禮,整個人非常滿足。集美,果真極美,期待與你的下次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