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立皇子李澤為濮王。
皇上想要在大明宮建造五王院,讓年幼的皇子居住,召術(shù)士柴岳明使,讓他去相地,看看風(fēng)水。柴岳明回答說:“臣庶之家,經(jīng)常遷徙,所以有自陽宅入陰宅,陰宅入陽宅,各種說法,然后有地支相刑,五行相克等各種避禍求福的法術(shù),如今陛下深拱法宮,萬神擁衛(wèi),那些陰陽之書,本來就和帝王家沒關(guān)系。”皇上很贊賞他的話,賜給他束帛(捆為一束的五匹綢緞),送他回去。”
7、
夏,五月一日,日食。
8、
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元式罷相,任戶部尚書。任命兵部侍郎、判度支、戶部周墀,刑部侍郎、鹽鐵轉(zhuǎn)運使馬植都擔(dān)任同平章事。當初,周墀為義成節(jié)度使,聘任韋澳為判官,等到他入朝為相,問韋澳:“力小而任重,你如何幫助我?”韋澳說:“愿相公無權(quán)。”周墀愕然,不知所措。韋澳說:“官賞刑罰,與天下人共同執(zhí)行一個可否的標準,不以自己的愛憎喜怒而改變,天下自然就得到治理,相公何權(quán)之有!”周墀深深贊同。韋澳,是韋貫之的兒子。
華杉曰:
韋澳的話,光耀史冊,愿相公無權(quán),就是說你不要以私心弄權(quán)。權(quán)力是責(zé)任,該怎樣就怎樣,不要以自己的愛憎喜怒來行使權(quán)力,更不用說以權(quán)謀私了。
周墀能說自己力小而任重,也是有自省和戒慎恐懼的精神,這話引用自《易經(jīng)》:“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
9、
五月二十一日,太皇太后郭氏崩逝于興慶宮。
六月,禮院檢討官王皞貶為句容縣令。
當初,憲宗之崩,皇上懷疑郭太后參與了謀殺陰謀。又,鄭太后(宣宗李忱的生母)本是郭太后的侍女,有宿怨,所以皇上即位,對郭太后待遇很薄,郭太后悶悶不樂。一日,登勤政樓,想要跳樓自殺。皇上聽聞,大怒,當天,郭太后崩逝,外人頗有不同議論。皇上因為鄭太后的緣故,不想要以郭后與憲宗合葬。有司請葬在景陵外園,王皞上奏,說應(yīng)該合葬景陵,牌位配憲宗祭室。奏書遞入,皇上大怒。白敏中召王皞,詰問他。王皞說:“太皇太后,是汾陽王郭子儀的孫女,憲宗在東宮時就是正妃,順宗時代,她是個好媳婦。憲宗崩逝那天晚上的事,暖昧難明。太皇太后母儀天下,歷經(jīng)五朝,豈得以暖昧之事而廢除正嫡之禮嗎!”白敏中非常憤怒,而王皞辭氣更加堅決嚴厲。宰相們一起吃飯,周墀站在白敏中門口等他。白敏中派人去道歉說:“正在被一個書生所苦,公弟先行。”周墀進入到白敏中辦公室問什么事,見王皞正急切爭辨,周墀舉手放在前額上,感嘆王皞的孤獨正直。第二天,王皞被貶官。
10、
秋,九月八日,再貶潮州司馬李德裕為崖州司戶,湖南觀察使李回為賀州刺史。
11、
前鳳翔節(jié)度使石雄到政事堂自陳黑山、烏嶺戰(zhàn)功,求一鎮(zhèn)以終老。執(zhí)政宰相們認為石雄是李德裕所舉薦,說:“以前的功勞,朝廷已經(jīng)任命你主持過河中、河陽、鳳翔三鎮(zhèn),酬報已經(jīng)足夠了。”于是只任命他為左神武統(tǒng)軍。石雄郁郁而終。
12、
十一月十四日,萬壽公主下嫁起居郎(掌記錄皇帝日常行動與國家大事)鄭顥。鄭顥,是鄭絪的孫子,登進士第,為校書郎、右拾遺內(nèi)供奉,以文雅著稱。公主,是皇上愛女,所以選鄭顥為駙馬。有司建議遵循舊制,用白銀裝潢車輛,皇上說:“我想要以儉約教化天下,當從自己的親人開始。”下令依外朝命婦規(guī)格,以銅裝飾。并下令詔公主執(zhí)婦禮,按臣庶人家禮法,告誡她不得輕視丈夫家族,不得干預(yù)時事。又親筆寫手詔說:“如果違背我的告誡,必有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之禍。”
鄭顥的弟弟鄭顗,曾經(jīng)得了很危險的病,皇上遣使去探視他。回來,問:“公主何在?”回答:“在慈恩寺觀戲場。”皇上怒,嘆息說:“我奇怪士大夫家都不愿與我家聯(lián)姻,實在是有他們的原因!”即刻命召公主入宮,站立在臺階,皇帝看也不看她一眼。公主懼,涕泣謝罪。皇上斥責(zé)他說:“豈有小叔生病,不去探視,而去看戲的嗎!”送她回夫家。由此終宣宗之世,貴戚都兢兢守禮法,如山東衣冠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