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的一位友人發了個求支招的朋友圈,大意是說自己脾氣不好,嘴巴不饒人,
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不少困擾,想請身邊的朋友給支招解決一下。
這種情感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遇到不少,故此熱心地留言給她說:我可以幫她,但是情況不同需要根據實際來調整,基本上要做到每周一節課,至少要堅持兩到三個月。并未提及任何費用的事情,之后她也沒再回復我。
第二天她把之前收到的回復截圖發了朋友圈,都是些安撫情緒的內容,諸如:“做自己最重要”,“我就喜歡你這種性格”之類不疼不癢的雞湯內容,并沒有提到任何關于系統咨詢的建議。
我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句話——"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曾幾何時,我也是個非常"毒舌"的人,嘴巴總比腦子快兩拍半,能把親媽氣得直蹦,即便是最簡單的關心,我都要配上些"惡毒"的后綴,而且"屢教不改"。
我認為這就是我的本性,甚至覺得不能接受這個本性的人不配跟我做朋友。
?直到最后現實給了我一個響亮的巴掌,扇得我眼冒金星,鮮血淋漓地躺在崩塌的世界里,滿目瘡痍,我才真的意識到問題的所在。
.
以往認為的"小缺點"其實是性格中的大"毒瘤",所謂的"毒舌"也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而埋藏在水面下的那部分遠比我想象的猙獰。
其實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問題,也懂得心理學知識和理論。而在我真正想改變之前,那些理論只不過是自我安慰工具。
更可笑的是在我真正改變之后,才意識到這點。至于緣何"裝睡"很久,至于原因無非是以下這幾點:
1.并非真心求變
譬如我,那些年里一直嚷嚷著要改變,心底里從未想過真的要改,尤其當身邊的朋友們說你不需要改,你挺好的之類的話的時候,我都會暗暗的舒一口氣。
如果對方再表揚下我性格直爽夠朋友什么的,我會得意很久,甚至在心里把對方認定成朋友。
當有人直接缺點我缺點時,我嘴上不說,心里卻很不爽,而且還會在未來刻意的不再問他同樣的問題。
所以回想起來,之前那些所謂的求指導求改變,不過是我求安慰求認同的"表演"而已。
2.自我設限
回想起嚷嚷著要改變的那幾年里,我一邊大張旗鼓的要改造自己,一邊又不停的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到最后所謂的改變就是裝裝樣子而已,沒幾天就原形畢露了,然后用學到的一些心理學常識安慰下自己。
最后不了了之。
說實話,那段時間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性格能夠改變,所以在"原形畢露"的時候,我反倒更加輕松,因為我心里認定了自己真實的樣子就是那樣,而所謂的改變只是在"裝"。
其實,每個人都是復雜的綜合體,哪有那么多的真假呢?只不過是自己認定了自己應該的樣子無法突破了而已。
3.恐懼改變
有首歌詞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地球"。但是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所以面對世界的反應也會不同。
就像戴了個VR的頭盔,在外人看來行動也許是可笑的,甚至是無法理解的,可是在自己的眼里一切都是正確的選擇。
最有趣的是,那個頭盔戴的越久,越不愿意摘下來,因為越來越熟悉頭盔下的世界,也就越來越無法面對頭盔外的世界,甚至到最后會拼命留在那個虛擬的世界里…
是不是像極了駭客帝國里的橋段?
4.害怕改變后的失敗
平心而論,我是一個并不好看的姑娘,而且我也不喜歡化妝。
不過我卻又有種迷之自信,覺得那些漂亮的姑娘都是靠化妝和整容,而自己足夠天然,仿佛化妝之后就能艷壓群芳,就像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總是說自己成績差是因為考試不認真一樣。
其實我們都很清楚,那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改變真的很痛苦,而更痛苦的是在改變之后依然無法成功,但是不改變至少還有個可以自欺欺人的借口,所以很多人最終選擇了不改變,給自己留一個虛幻的借口。
5.缺少動力
好逸惡勞是每個人的天性,當生活順風順水的時候大家都傾向于享受生活,如果不是遭遇了非常重大的變故,很少會有人主動的想要提升自己。
回顧我"裝睡"的那段時間,雖然有少許挫折,但身邊也很多能夠包容我的朋友,至于性格直爽得罪人其實被忽略了,所以沒有很強的動力去改變自己,直到最后我挨了生活那一記響亮的耳光…
剛入行的時候,我非常樂意于給人建議,特別是給身邊的朋友,得到的反饋卻不是很好,很多人只是禮貌性的說一句,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然后就又回到他自己的邏輯里了......
慢慢的我發現那些表面上來問意見的人,實際上更需要的是"專業人士"來認同他們的看法,可是就算他們的看法是對的,為什么最后痛苦的還是他們自己呢?
曾經一個臺灣的女作家引述了她的心理醫生對她的評價,說她是"經歷過核爆"的人,我不知道這個心理醫生是在什么情況下給出的這個說法。
后來,這個女作家后來自殺身亡了,所以專業意見真的不能隨便給。
曾經有位老師同我說過,心理咨詢的原則是:誰痛苦誰改變。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不太明白為什么,直到入行之后才明白,改變本身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不是遇到了更大的痛苦,真的很難堅持下來,而在這個過程里,付費恐怕是最簡單的事情了。
我的一位同行說付費只是要來訪者證明自己愿意改變,而我則認為,在咨詢的過程中需要來訪者面對很多他們不愿意面對的事情,所以當他們想逃避退縮的時候,至少能看在那一萬幾千的咨詢費上堅持下來。
咨詢最重要的就是堅持。
畢竟在某些方面我們甚至還不如天橋底下算命的,比如,我們不能給來訪者一道符,告訴他們貼門上就萬事大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