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或多或少有著七月的影子,心里卻住著一個不敢釋放的安生。
《七月與安生》圍繞著馬思純和周冬雨兩條主線展開,而青春片該有的男主在這里卻只是當一個背景而已。七月與安生同時喜歡上了蘇家明,而蘇家明和七月在一起,卻對安生念念不忘。本以為這會是一個狗血的三角戀劇情,但接著往下看卻并非如此。
電影以安生回憶的方式講述出來。她們從13歲那一年就相遇,七月的人生跟大多數(shù)的女孩子一樣,有著一個不算富裕也不貧窮的家庭,父母關系和諧,對孩子也是寵愛有加。考取了初中,參加中考,考上了重點高中接著就是重點大學。一路平平穩(wěn)穩(wěn),沒有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一切都在井井有條的秩序中度過,生活平靜而安寧。
安生的存在卻打破著七月生活的平靜,給她有如死水一般平靜的生活中丟入石子,擊起一絲波瀾。安生的出生就是不幸的,七月的媽媽說“你就是命不好”,確實是啊,她有一個從未見過面不知是死是活的父親,一個長年在外的母親,一直以來她都是一個人。她蔑視一切的規(guī)則,從學生時代的砸玻璃,不上高中混跡酒吧和早戀,到成年以后的四海為家,她的生活看上去似乎比七月過得灑脫和自由。外人看來如此,七月看來也如此,可是安生自己卻并非這樣認為。
安生羨慕七月,想擁有七月?lián)碛械囊磺校ò卜€(wěn)的生活。在四處流浪的時候,她每到一個地方就會給七月寄出明信片。雖然她的人在外面流浪,但她的心里卻渴望著一個家,這種看似灑脫不羈的生活并非她所追求。
她是不自由的,她的流浪不過是從一個男人過渡到另一個男人。從一開始到北京,她是跟隨著追求她的吉他手,而后的攝影師,再到許諾給她在背景買房的老板,她的人生是從一個男人轉移到另一個男人,我認為她沒有真正的自由。 ?
看完電影,很多人覺得自己活著都有七月的影子。表面上的乖乖女,心里其實想著叛逆。安生舉著手作出要砸玻璃的陣勢,是七月果斷把她的手按了下去。也正是那一次的合伙“犯罪”,結成了她們的友誼。
電影中有一個橋段,七月寫給安生的明信片中有這么一句話,“上了大學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個無趣的人”。從小時候到中學時期,七月沒有考慮過自己真正喜歡什么,而是按著父母規(guī)劃好的路線來走。
這只是電影中一個小小的片段,看到的時候還是心酸得想哭。這樣的七月不正也是剛上大學時候的自己嗎?從小學到高中,從小被灌輸要好好學習考好大學的思想。聽說考上大學就會有前途,我快馬加鞭馬不停蹄想奔來大學看看到底有多么好,可是當我到了一直以來的終點以后,才發(fā)現(xiàn)大學也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而已。我從小渴望的一勞永逸,到今天這個美夢算是被打碎了。
長久以來我們都活在自己想象的烏托邦之中,可惜烏托邦從來都不存在。一個充滿秩序的世界,沒有貧窮沒有痛苦,生活卻只能在一切秩序中毫無波瀾地進行,酸甜苦辣的人生你品嘗不到所有的滋味,這又有什么意義?
七月一路上了大學,大學畢業(yè)回家鄉(xiāng)找了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計劃和蘇家明結婚過著不咸不淡的日子。但是生活卻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七月一直都知道蘇家明的搖擺不定,但是一直隱忍好幾年。直到最后爆發(fā)了,她讓蘇家明逃婚,這樣她就有足夠的理由逃開充滿流言蜚語的小城,過上她一直以來憧憬的自由生活。
七月最后還是放棄了一直以來規(guī)劃好的路,走上了一條全新的旅程。這是七月烏托邦的破滅,父母或者說是世俗為她量身打造的一切,她堅持了20幾年的一切,就在那一瞬間決定了放棄。她放棄了婚姻事業(yè)和一輩子安穩(wěn)的日子,選擇了安生擁有的自由,那是她曾經(jīng)渴望又害怕的自由。 七月要離開家的那一天,媽媽對她說“女人,無論選擇哪一條路怎么樣都是折騰。你這樣也未必不幸福,只是會過得累一點。”
媽媽是個過來人,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大半輩子的精力也都奉獻在這個家庭上,卻忽略了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所以當時安生送她耳環(huán)的時候,她高興極了,還說自己從生下安生之后就沒戴過這玩意。
對于安生的自由,七月是向往又恐懼。之所以恐懼,是因為她所擁有的實在太多了,她放不下。她的生活像一條河流,平靜而安寧,沒有一絲的波瀾起伏,僅僅是經(jīng)過而已。 七月離開了家,和安生交換了人生,過上了四處流浪的生活。
可是有一點不同,安生的流浪是依附這男人,生活過得過于窘迫,因為她并沒有存款。而七月有多年及積攢的工資,她的流浪卻多了一份從容。流浪中的七月才是真正的七月,當蘇家明帶著主流所認可的一切,存款、房子、婚姻來像她求婚時,她拒絕了。我想,如果是安生,就會接受。安生渴望安穩(wěn),七月看似過得安穩(wěn)心底其實更渴望著自由,所以她拒絕了蘇家明。
流浪的七月是快樂的,她從來沒想過生活居然可以過得這么肆意,也沒想過原來她多么地適合這樣無拘無束的生活。她住過七月在上海住過的第一個破舊的民宿,也到過天涯海角的豪華游輪。走了一路之后,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和這樣的生活多么地契合,后悔沒有早點選擇。
事實證明七月的媽媽作為一個過來人,在七月離開家前對她說出的那翻話確實挺肺腑的。選擇哪一條路都是折騰,相夫教子未必有看上去那么幸福,折騰一點未必不幸福,就是會辛苦一些。
這部青春片雖然穿插愛情的線路,但主線還是在于兩個女孩子的自我追尋。電影拍出了女生之間微妙的友誼,七月渴望著安生的灑脫自由和蔑視一切的規(guī)則,她喜歡極了安生的生活,可是喜歡的同時卻又在心里暗暗嫉妒。安生渴望擁有七月的一切,羨慕她美滿的家庭,穩(wěn)定的生活,想要七月她所能給的,也想要擁有七月?lián)碛械囊磺小?/p>
很多人都是這樣,表面上是一個人,心里還住著另一個自己。七月的心里住著一個流浪的安生,而安生最后卻活成了七月。我們多數(shù)人不也正是這樣嗎,更渴望活成另一種樣子。變成另外一個自己需要放棄很多東西,擁有的越多的人就越難以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