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在老家住著得是一處不大的老式四合院。
離四合院不遠,有一處小樹林,在林間可勁的折騰是那時最愜意的事。象躲貓貓,吹迷迷,逮知了什么的,一窩窩孩子聚在一起,怎么玩都能找到樂子。
而穿過小樹林,就到了大川河的河灘了,夏天的時候,一河床的狗尾巴花,無論遠觀還是近瞄都是一種狀態——壯觀。
綠盈盈的葉子,玫紅色的花穗子或直立著,或微垂下來,風一吹,象小姑娘甩辮子一樣,自信而洋氣的樣子美爆了。
那時,也不知是環境好還是別的什么緣故,夏日里大川河可愛發洪水哩,隔三差五,烏泱泱的洪水席卷著泥沙,樹枝雜物從遠處奔馳而來,那氣勢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害怕。
每每這時,大人們就拘著我們幾個娃子,生怕有一絲半點的差池,也偷偷地站在堤岸上近看到洪水的陣勢,扔一塊石頭或樹杈什么的,進了洪水里,瞬間連個影子也看不到了,這樣一向瘋慣了,居家的日子就難熬了,但只要天一放晴,就象大赦一般,好心情也隨之而來。
洪水過后的河灘,滿是淤泥,一片狼藉,但是狗尾巴花就象是在蕭然中的獨樹一幟的另類一樣,裊裊婷婷地立在那兒,色系的美是獨一份的,那是肯定的,但在一片荒蕪中那份悠然自得,那份飄逸和灑脫,那樣的豐姿,真的是可以長久駐進心間的,到現在想起來都歷歷在目。
而對狗尾巴花的印象,還有一段讓人難忘的記憶。
那時,夏日里在河里摸完魚,捉完蝌蚪,玩累了,就躺在河邊的青石上,折幾串狗尾巴花玩,有一次,真的是玩瘋了,將一大片的花穗子都折了下來,一桿子娃子齊上陣,全部將它們揉碎了,撒在了路上,邊撒邊往高處拋,花兒落下來,也有了一場想不到的唯美場景。
但很快這樣的享受沒有了,這樣的折騰法正好被從他處辦事歸來的母親碰上了,她順手操起一根棍子就追著我們打,嘴里罵什么,現在不記得了,熊孩子肯定罵了,糟蹋的意思也說了,我們也瘋了一樣跑,當時自己因為個子小,一不小心滑倒,整個腿上擦得血淋淋得,母親一邊拎起我,一邊打,一邊往家趕著處理傷口。
那時也沒有什么消毒措施,就是清水洗過,然后又倒了一堆的黑色的籽熬了水,晾涼了再清洗傷口,后來母親才和我說,這就是狗尾巴花的籽,小時候給我喝過,能消積,姥姥也在用著,能消腿水腫,給我用能止痛。
那次之后,可能是心存愧疚,再也沒有碰過河灘里的狗尾巴花,每每放學歸來,遠遠地看著一河床的花穗,在風中搖曳著,象畫一般,但只想遠觀著。
長大后,才知道這種鄉間河灘里最普實的水草,叫紅蓼。
后來也搜過資料上的記載:
紅蓼(學名:Polygonum orientale Linn.)是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粗壯直立,高可達2米,葉片寬卵形、寬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兩面密生短柔毛,葉脈上密生長柔毛;葉柄長柔毛;托葉鞘筒狀,膜質,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花緊密,微下垂,苞片寬漏斗狀,草質,綠色,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片橢圓形,花盤明顯;瘦果近圓形,6-9月開花,8-10月結果。
野生或栽培。生溝邊濕地、村邊路旁,海拔30-2700米。 該種因其生長迅速、高大茂盛,葉綠、且花密紅艷,適應性強,適于觀賞,故適宜做觀賞植物。果實入藥,名“水紅花子”,有活血、止痛、消積、利尿功效。
以后很多年,搬家,外出求學,關于紅蓼關注得也少之又少,那次偶爾回老家辦事路過,匆匆一瞥,大川河畔滿目蒼然,河水早已干涸,枯草長了一河床,只是在離河堤近處,有一處有排水的地兒,長了幾簇紅蓼,稀稀落落的,遠遠地看,也沒有兒時印象中那樣的色澤艷麗了。
閑起想起查了有關紅蓼古詩還真有,
比如唐白居易: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再比如宋陸游:數枝紅蓼醉清秋。
細品,詩句中的蘊味一樣那么仙,也那樣美,好象這時,那段藏起來的記憶又被勾起來。
有回與母親聊起小時候,聊起少年時一直沒能忘記,也不敢忘記的關于那次損壞紅蓼的事,母親竟然說一點兒印象都沒有了,我還將當時的細節又復述了一遍,怎么受傷,又怎么用水紅花清洗傷口的事,母親還是搖搖頭,說那會兒孩子多,一量事結了算一量,哪會記那么久?
再回老家時,配合家鄉基礎建設的力度,大川河的治理也上了日程,沿河整個河床都被圍了起來,外面只聽著機械嗚隆隆地響著。
那刻心里實然覺得空蕩蕩的,兒時的狗尾巴花,兒時有過的那樣記憶猶新的水紅花,就這樣永遠地被擱淺在風中了。
而那些紅蓼仿佛也只在記憶中燦爛過,然后隨大川河水悠悠匯入汾河,一去不返了,隨去的大概還有許多那時的快樂與惆悵吧!
那天回去特地查了一回,紅蓼的花語是:立志與思念。
于是在那夜夢里,大川河畔,紅蓼花又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