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別名王嬙,出生于湖北秭歸,即今天的湖北省興山縣。大多數人都是從戲劇《昭君出塞》中認識王昭君的。她給人的印象是美麗和忍辱負重。然而,雖然王昭君的深明大義感動了數代人,可她的內心之痛不該被忽視。
王昭君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全家和樂融融。尤其是她出生之后,做為小嬰兒的王昭君十分招人喜愛,她眉目之間神韻十足,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天生麗質的昭君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人們這樣形容她的美貌: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可以說,王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了南郡,直至京城。
王昭君16歲時,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的美貌使她成為了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父親認為女兒年紀尚幼,難以應命,但無奈圣命難違,還是進宮了。然而,從全國各地挑選入宮的美女數以千計,漢元帝無法—一召見。他命令宮中的知名畫師毛延壽為各位佳麗描繪肖像,以便有空的時候過目、挑選。
這樣一來,毛延壽的權力就變大了。出身富貴人家的宮女紛紛以重金賄賂畫工,希望毛延壽在畫卷上為她們增添姿色。毛延壽因此聚斂了大批的財物,也確實將她們畫得比真人更美一些。但他發現,這些美女中那位艷壓群芳的王昭君竟然對他不屑一顧,連正眼也不瞧他一下。可能王昭君家境貧寒,根本沒有多余的財物來賄賂畫工;我們猜想即使有錢,王昭君也不愿意干這種事吧。畢竟從小就才貌雙全、惹人喜愛,如此鶴立雞群的女子,根本就用不著欺瞞天子呀。
但是王昭君卻犯了一個錯誤。她沒想到她所得罪的這個畫師并非正人君子,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被眾宮女捧得飄飄然的毛延壽受到王昭君的冷遇,起了報復之心:故意把王昭君的畫像描繪得十分平庸。更為惡毒的是,還在畫像的面頰上點了一顆碩大的黑痣!正是這顆黑痣——俗稱“喪夫落淚痣”,讓漢元帝對王昭君有了嫌惡之心。三年過去了,王昭君始終無緣與漢元帝相見。
那時候,北方匈奴頻頻侵犯中原。公元前33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攜大批貢品來到長安,提出“愿為漢家婿”,請求和親。漢元帝欣然應允,隨即下詔征選宮女與呼韓邪成婚。元帝把后宮妃嬪全部召集起來,問是否有人愿意到塞外做呼韓邪之妻。宮女都知道胡地生活艱苦,因而不愿前往。但是,王昭君卻意識到了出塞對自己的重要性:這是脫離“老死深宮”悲慘命運的絕好時機。于是挺身而出,慷慨應詔。
王昭君的主動請行令元帝非常高興。這樣一來,他就免去了物色宗室之女的許多麻煩。當即挑選良辰吉日,送昭君出塞。臨別這天,元帝特意安排了宴會,以示隆重。結果,王昭君一出現在宴會上,不僅讓在座的所有來賓驚為天人,更讓漢元帝后悔莫及。看著這位“豐容靚飾,顧影徘徊”的翩翩美人,他無論如何都不能與毛延壽所呈畫像上的“丑八怪”聯系起來,真是莫名其妙!
然而,事已至此,漢元帝只能“打落門牙往肚里咽”。他苦笑著將本該屬于自己的國色天香拱手讓人。送走昭君,氣憤的漢元帝立刻傳令徹查此事。后來,終于得知是毛延壽的索賄不成,故意陷害。漢元帝大怒,將失去昭君的不甘與懊悔,全部發泄到毛延壽身上,將毛延壽以欺君之罪問斬。曾有詩云:曾聞漢主斬畫師,何由畫師定妍媸?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
王昭君辭別中原,到漠北做了匈奴的王后,中原大地得以安寧。然而,畫師毛延壽從中作梗,使得一代佳人王昭君失幸于漢元帝而遠走他鄉,卻造成了昭君遠離家鄉之痛。客觀來說,選擇出塞是一種無奈,她不想在深宮里喪失自己一生的幸福;其次是她犧牲自己,換得了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
人們紛紛傳頌她的美貌、才華和奉獻精神,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體會王昭君的悲怨呢?茫茫大漠中的她遠離家鄉親人、語言不通、水土氣候不服……甚至,丈夫死后還要嫁給丈夫的長子為妻,這種習俗讓王昭君痛上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