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又重溫了《小時代》系列電影,順便去重新看了這個我看過很多遍的小說。很多人說《小時代》是爛片,也有人說這是他們的青春,我一點不否認它是爛片,但我也不承認它是我的青春。因為我可沒有在情竇初開,剛剛擺脫了小學生頭銜的時候,背著LV、Prada、Longchamp、Kenzo的包去上學,也沒有穿著Chanel、Gucci的衣服出去玩兒,用不起Dior,香奈兒的香水。其實當這些字眼出現在我眼睛里的時候,我對它們的定義是:這是一個很貴的牌子,甚至一度覺得這是作者杜撰的一個詞而已。
? ? ? ? ? 我只能說,它是一部在我青春時代里對我有過影響的書,因為當時的我,和我的朋友們,正在全身心的汲取課本之外的知識,在一心一意的希望自己能夠博覽群書,貫通古今。《小時代》,或者說郭敬明以及最世文化的書剛剛好出現,它們所帶的那種高級的奢侈感,隱約的疼痛感和略顯繁瑣的描述,是我們這些只會在議論文里寫魯迅、司馬遷、海明威的單純少女們沒有見過的,于是,就像虔誠的教徒,對它頂禮膜拜了。
當然,我終于長大了,和很多人一樣,對于曾經追捧過的小時代和郭敬明羞于啟齒,仿佛就承認就等于自己也成了矯揉造作的青春疼痛派一樣。
可是小時代系列熱映的時候,我還是全部去看了,并且在更長的時間里,單純的因為想看俊男美女和撕逼大戰一次又一次的重溫它。我其實是一個很害怕看到主角陷入困境片段的人,不論是書還是電影,我非常害怕主人公陷入絕望或者在結尾的時候沒有一個好的結局。
不過小時代的撕逼大戰里,我只心疼顧里,這個我從小說到電影都很喜歡人物,我強迫自己一遍一遍去看這群人如何自相殘殺,如何傷害顧里。但是小時代的撕逼永遠只占一小部分,主角們像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前一秒還相互撕扯要同歸于盡,下一秒就可以其樂融融的在沙發上吐露真心,相親相愛到永遠。
也許對于電影的敘事效果來說,這樣的轉折實在太過生硬和突兀,但是對我來說很是受用。其實小說里這部分寫的還是比較細膩的,符合故事發展的常態。看過小說就比較能夠接受這樣突兀極速的反轉了。
小說和電影里,我都不喜歡的一點就是結局,雖然這兩版都以很隱晦的手法表達了結局是悲劇,突如其來的大火災奪去了除了林蕭之外很多人的生命,更有的讀者發表了宮洺或是陸燒是罪魁禍首的腦洞。
其實對于郭敬明小說中的結局,我特別不理解的一點就是為什么結局一定要死光光,不然就是孤零零。如果說《悲傷逆流成河》里的易遙,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愛他的人去世了,她愛的的人不相信她了,她沒有證據讓齊銘和顧森西相信她,她跳樓還情有可原,齊銘因為愧疚開煤氣也情有可原。
那么《夢里花落知多少》里面的陸敘和《夏至未至》里的陸之昂也太慘了吧。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也許作者只是深入的貫徹落實了這個信條吧。畢竟道路都是自己選的,陸敘愛上林嵐的代價就是酒駕車禍,然后在失而復得終于可以抱得美人歸的時候,被開玩笑的推了腦袋,然后就領盒飯了。陸之昂為了朋友可以失去理智,放棄原有的生活成為殺人犯,這是對他們友誼的歌頌,是一種斯人若彩虹 遇上方知有的人生際遇。
然而,從我第一次看到我不知道第幾次看,我最最強烈的感覺就是,這兩本書的主角林嵐和傅小司就是個倒霉催的掃把星啊,和主角有關的人都非常十分、超乎想象的倒霉呀。喜歡她的吸毒了(顏白松)、最好的朋友被強暴了(聞婧)、追她的上司被女主一巴掌推死了(陸續)、任勞任怨跟著自己的女朋友走了(立夏)、最好的朋友坐牢了(陸之昂),反而是那些個反面人物,翻身農奴把歌唱,把主角虐的體無完膚(姚珊珊和李茉莉還有綠茶婊程七七)。
好吧,這些都不談,很多人覺得小說不是寫散文,一定要戲劇化,才好看。那么到了《小時代》的結局,我覺得作者是為了悲劇而悲劇了,不同于他的其他小說,《小時代》四部曲已經跌跌宕宕起起伏伏很多次了,觀眾和主角經歷了重重磨難,應該有一個闔家團圓的幸福結局了,突然就全部被寫死了,內心驚愕之余,萬馬奔騰。
不過后來,我就釋然了,給了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1.作者當然不能讓讀者知道他的想法,所以當民心所向的結局萬萬不能寫。2.人太多就會有矛盾,要是不把大家都寫死,那么也許還要寫后面那些沒完沒了的相愛相殺的戲碼。
小時代上映的那幾年,正好是國產青春片蓬勃發展的時期,陽光下的走廊,放學后的操場,飛馳而過的單車,少年爽朗的笑聲和少女飛揚的馬尾,這些青春特有的意象和角色設定恰到好處的勾起觀眾對青春的回憶。但是,這些在《小時代》里,統統沒有啊,唯有有單車鏡頭的也是鍍著昏黃色的回憶畫面。充斥在《小時代》里的,是各種踩著高跟鞋,穿著大牌衣服,領著昂貴包包,風情萬種的美少女和西裝革履,五官精致,身材勻稱的妖孽男。主角們一個比一個毒舌,一個賽一個奔放,每一幀畫面都體現著昂貴和奢侈,每一個鏡頭都表達了一種赤裸裸金燦燦的高端,就是貴。
不得不說呀,雖然《小時代》是爛片,可是它非常的有特色,在一眾普遍表達情竇初開的暗戀和年少輕狂的熱血的青春片里簡直就是一池子白蓮花里開出來的芍藥,姹紫嫣紅又花枝招展。
音樂的選擇也是一個加分項了,好像大家對電影如何不滿,對里面的音樂都挺買賬的。主題曲《我好想你》和宣傳曲《時間煮雨》就不贅述了,我說下我最喜歡的蔡依林的《萬花瞳》。這首歌出現在第三部,時代姐妹花去羅馬和小王子Neil一起玩的時候,這是整個系列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了。所有相親相愛的畫面都沒有這里有美感和生機啊,每個人都笑容燦爛,南湘遠離了席城,顧里身邊全是朋友,林蕭找到了崇光,唐宛如……只要在她們身邊,她就開心的找不到方向。這一刻,他們真的無懼所有黑暗,見證了萬花盛開。歌詞也很符合電影的主題呀,鉆石、華麗、奢華都有了。最后總結就是,我愛Jolin,真好聽。
我是一個很討厭看悲劇的人,因為我覺得人生就應該是歷盡滄桑后的闔家團圓,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歸途和幸福。所以對于很多悲劇的小說和電影,特別特別喜歡的,我都會在一段時間里對于結局耿耿于懷,為什么我們不能寬容一點呢?如果山的那邊還是山,候鳥遷徙后并不是春暖花開的地方,跋山涉水之后并沒有取到真經,披荊斬棘后沒能劈開華山,一家團圓,那是多么殘忍呀。
好吧,以上是我看郭敬明書以及《小時代》系列電影的一點小小心得,如果有和我意見不一的不用來跟我杠了,也不要告訴我芍藥不長水里,我是不會聽你的。
最后,《小時代》是爛片,雖然選角都很養眼,但是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金錢,浪費可恥,要少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