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個小團體,倆個男生、倆個女生。
我們中有三個胖子、一個瘦瘦。
我們從小喝著一樣的鹽堿水、吃長相雷同的酸燴菜糜米飯長大,騎一種叫“沒以巴”的自行車、上同一所學校,穿著媽媽縫的大襠褲、耍完一樣的游戲,坐在鋪著磚頭地板的教室里,接受李老師的教導訓話。
我們是發小、我們是同學、我們青梅竹馬,同學情誼在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
如今我們已經長大,都感覺長大有點太大。
不只是年齡、身高,還有那長橫的身體、猖狂的皺紋和無法掩飾的雙下巴,都在提醒著我們好像有點大。
一切似乎都在變化,唯獨那種在心中友誼的小苗,依然茁壯挺拔。
我們不常見面,甚至很少聯系,但某一時候、某一情境下特別的想念和在意。
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我們,但只要一個電話、一個微信,仿佛又在一起。
在一起的時候更是激動澎湃,有講不完的故事,拉不忘的話。
真也是兩個女生不方便,恨不得白明黑夜在一起,當然是純拉話。
真的那種情誼說不清道不明,也許就是那從小種下的情誼之花。
記得初中畢業后7年后我們的首次相聚,眼前的大男孩、大姑娘,無法和年少時的青澀重疊,感覺變化真的好大。
那個騎“脫以巴”自行車都一探一探的小蘿卜頭們,仿佛一下子長到一米八。那個羞澀的甚至有些膽小的她出落的落落大方貌美如花。
在一起我們回憶感嘆過去,聊同學、聊老師、聊青蔥歲月里的點點滴滴;談那個時代、談那些人,談那些朦朧中的愛戀與歡喜。
不知不覺中就會走進那些日子,想起了一起探險的心跳經歷,想起一起推著泄了氣兒的自行車迎著西北風的饑腸轆轆,想起追著汽車聞尾氣的糖娃娃,想起第一次為了女生的而打架的他,想起我們在一起的歡聲笑語,想起一起拼搏奮斗的點滴,想起那些年我們喜歡的男男女女......
那種感覺和氛圍真的很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情和浪漫。
每次和他(她)們聚會的時候,都要特別強調,老公也只能默認,因為他知道這樣的情誼很看重也很珍貴。
特別珍惜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總是不由珍藏在一起的感覺,那種純純的、兮兮相惜的感覺。
兩個男生大方貴氣有格局情商高,每到什么婦女節、教師節春節就在四個人的群里派發紅包,那搶的叫一個過癮和歡喜。兩個女生負責裝裝傻、賣賣萌,多笑幾條擦不掉的皺紋。
三個胖子(兩個男生和一個我)負責談美食論廚藝,興致盎然的說這那些餐桌上的事情,吃貨本相暴露無遺。一個瘦子依然負責裝傻賣萌,什么做飯、什么料理,兩耳不聞、兩眼不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四個大人談起孩子時而激動、時而迷離、時而自豪、時而無奈,談起老人滿是溫情、不舍和心疼。
每每離別,我們不談分離,但同樣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大家說一定要去君的城市,但一直沒能夠實現。大家說要追尋兒時的足跡,但被時間與忙碌阻擊。
昨天祥喝大了,敲開沉寂很長時間的四人幫微信群,君今天買了回鄉的機票,定好了那一天的相聚,我和彩彩都很激動,滿滿的是期待。
今天,在陌生的城市,在配有電腦的賓館里,特別想表達一些感情,這種被生活瑣事、工作事務所忽略的事情。
只是忽略,但從未忘記。
那份情誼,穩穩的就在那里,多會兒掀開也是新鮮冒著熱氣。
只因這是從小種下的叫做“我們”的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