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夜臺風“利奇馬”登陸滬上,整夜門窗雖已緊密,然聲振不已。仿佛古代城池保衛(wèi)戰(zhàn),壯士們以身堵門,一次次被巨木沖擊,行將坍塌。呼呼的狂風夾卷著暴雨仿佛隨時破門破窗而入,聞?wù)咝捏@。暴風驟雨都似發(fā)著壞脾氣,一輪輪咆哮鞭擊破壞弱者和虛處,毫無倦意,沒完沒了。此時的家,是一個溫暖安全的避風港;前提是房屋質(zhì)量要過關(guān),口部要封閉嚴實。早上起床檢查,東邊廳里和衛(wèi)生間的窗戶高部有滴水,其他部位還好。買房子的時候就希望通透,堅持邊套,到了暴雨臺風的特殊時節(jié)還羨慕人家相對密閉的中套。所以福禍相倚,多思憂慮亦徒然。目前上海的風雨漸輕,路有行人。祝愿江浙沿海一帶的同胞們在過境臺風肆虐中平安!
? ? ? 詩詞中,臺風兩字除了毛主席的《賀新郎?別友》中“臺風掃寰宇”以外還未查到組合用詞。往往“臺”前有名:樓臺,楚臺,荒臺,章臺,云臺,月臺,輪臺——楚臺源自宋玉《高唐賦》中楚懷王與高唐女巫山云雨處;章臺是春秋時離宮,古人用章臺,灞岸,長亭,南浦比喻離別處,只因多柳;輪臺是維吾爾族語“雕鷹”的意思,也是西北一個名鎮(zhèn),最有名的出處源于漢武帝《輪臺罪己詔》。從詩詞上看得出古代并無“臺風”的專用語。人們把臺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臺風”這一名稱(王存忠《臺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此文中也有旁證。最為悲傷的風破雨漏場景是詩圣杜甫寫實的“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1200年后,他的心愿“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已經(jīng)不是奢求和妄想。原創(chuàng)隨筆一首《戰(zhàn)臺風》:廣廈不是夢,盛世樂福星。感恩生逢時,人間永太平。
賀新郎·別友
[現(xiàn)代] 毛澤東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
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云共霧,
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
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
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昆侖崩絕壁,
又恰象臺風掃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千秋歲引·別館寒砧
[宋] 王安石
別館寒砧,
孤城畫角,
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
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臺風,
庾樓月,
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
無奈被它情耽閣!
可惜風流總閑卻!
當初謾留華表語,
而今誤我秦樓約。
夢闌時,
酒醒后,
思量著。
題畫(八首)
[明] 止庵法師
仙山曾謁大茅君,橋里桃花兩路分。
不道樓臺風雨上,又聞雞犬隔春云。
秋詞
[元] 王逢
香散天街靜玉珂,露臺風殿夜如何。
星從河漢澹中落,秋在梧桐疏處多。
鸞影不曾離寶鑒,蛛絲先已綴金梭。
君王繭館詢遺事,卻擬鑾車共載過。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 ? 百度查詢,臺風(英語:Typhoon)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qū)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xù)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jié)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千米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qū)采用近義字臺風。臺風實際上是一種熱帶氣旋。
? ? 臺風和颶風都是一種熱帶氣旋,只是發(fā)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稱作臺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臺風;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風。隨著發(fā)生地點、時間和叫法不同。菲律賓被稱作“碧瑤風”。孟加拉灣地區(qū)被稱作“氣旋性風暴”。印度半島被稱作“熱帶氣旋”。澳洲被稱作“畏來風”。墨西哥人則稱之為“鞭打”。個人覺得鞭打兩字最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