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而西漢末年,腐朽的西漢就成為了東漢發育的養分,而東漢的前身,則是身處河北的劉秀這一勢力,而劉秀則在后來,成為了東漢的開國皇帝,史稱漢光武帝。
但是就在劉秀建立東漢之前,卻有一個勢力和劉秀勢力分庭抗禮,這個勢力就是劉秀曾經效力的勢力,而劉秀也是被逼到河北去的,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還得從劉秀去河北說起。
隨著自己的哥哥劉縯被殺,也讓劉秀意識到了危機,在昆陽之戰之中,自己功高蓋主,讓曾經的綠林勢力不爽,自己被安排必然是遲早的事情,面對這種情況,求生欲極強的劉秀,怎么會坐以待斃。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劉秀開始積極的尋求出路,但是卻沒有什么結果,但是也就在劉秀苦惱的時候,整件事情發生了轉機,這個轉機就在河北,王莽政權覆滅之后,以更始帝劉玄為代表的新政權,并沒有得到所有人的擁護。
此時還有很多人在作壁上觀,而這些人對于新政權來說,是一種威脅,并且這種威脅還在逐漸擴張,就比如當時的河北三王,就讓劉玄政權很頭疼,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朝廷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去招撫。
招撫什么意思?說罷了就是去招安安撫罷了,但是這個前去招撫的人選上,卻讓新政權有一些犯難,讓誰去?讓一個普通人去?沒有威懾力,可能會招撫失敗,甚至可能進一步引起戰爭,那么派劉秀去?又怕那些人歸順了劉秀,這樣不是壯大了劉秀?這些問題,讓更始帝劉玄和綠林軍勢力話事人很頭疼。
但是這件事卻是讓劉秀看到了機會,而劉秀的手下馮異給劉秀出了個主意,那就是巴結曹竟,曹竟是誰?曹竟是當時劉玄的左丞相,而曹竟并非是綠林軍的人,而是劉玄心腹,因此就存在了被買通的可能性,正恰巧馮異和曹竟兒子私交不錯,就借助這個門路,買通曹家父子,而在曹竟的努力下,劉秀才被派到了河北。
而到了河北的劉秀,在部分豪杰的幫助之下,總算是站穩了腳跟,并且逐漸壯大一身,而隨著劉秀的逐漸壯大,卻也讓劉玄感到威脅,劉玄想奪了劉秀兵權,但是沒有成功,沒有辦法劉玄只能坐看劉秀做大,而劉秀劉玄勢力,也算是徹底決裂,兩方擺明車馬開始對陣,劉秀也在河北稱帝,建立了歷史上的東漢。
在我們的常規想法當中,劉秀在河北建立東漢,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當中,必然要和劉玄的更始政權對峙,但是實際上,并沒有等劉秀和劉玄對質出來一個結果,在建武元年的時候,赤眉軍就再次掀起征戰,擁立傀儡皇帝進逼長安城,更始政權應戰,但是結局卻非常的慘烈。
最終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之下,更始政權的皇帝劉玄,只能夠出城投降,只希望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并且能夠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面對劉玄的要求,赤眉軍答應了,并且封了劉玄一個長沙王。
或許劉玄那時候已經以為自己的命保住了,但是卻沒想到赤眉軍給劉玄來了和回馬槍,劉玄還是死了,被活活勒死,死的也可以說是十分凄慘。
面對氣勢洶洶的赤眉軍,劉秀必然不可能坐以待斃,劉秀先是派出鄧禹偷偷觀望,等到赤眉軍撤走之后,鄧禹的軍隊就進駐了長安城,卻沒想到赤眉軍又殺了個回馬槍,只不過這個回馬槍有一些慘烈,赤眉軍此次再次撤回長安,是被別的地方軍閥逼回來的。
而本來想占據長安的鄧禹,再次被趕了出來,劉秀看到這種情況,就選擇派出馮異,并且御駕親征,參與到這場戰爭當中,并且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在劉秀勢力和赤眉軍對峙的整場戰爭中,赤眉軍最后在宜陽落敗,投降劉秀。
經過此次戰爭,劉秀一方的勢力有失有得,失的地方就在于兵員的損失,畢竟經過了如此大戰,對于劉秀來說,肯定是有損耗的,但是與此同時,取得了此次戰爭的勝利,赤眉軍投資,劉秀兵員又再次得到了補充。
總歸而言,劉秀有失有得,只不過讓劉秀更為頭疼的問題,還應該在后面,劉秀消滅了赤眉軍不假,但是如今全國各地的割據軍閥,就如同一池塘魚一樣,而劉秀只不過就是這一池塘魚中,個頭比較大的那一個。
和赤眉軍征戰勝利后,劉秀又征伐了梁王劉永、海西王董憲,劉永是和劉秀一樣的西漢皇族,而董憲則依附于劉永,至于其自身實際上就是一個割據勢力,首先攻伐劉永主要是因為劉永所在的位置,對于劉秀來說,實在是太過于重要,而攻伐董憲,則是進一步的謀略。
畢竟掌控關東本身就是劉秀攻伐計劃的重要的一環,而攻伐董憲,就是劉秀東征西討,平定關東的最后一環,處理完董憲之后,整個關東地區,基本上就落在了劉秀手中,而至此劉秀也算是小有“肌肉”了,可以和其他兩位大佬分庭抗禮了。
而其他這兩位,一位則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在赤眉軍撤出長安后,又把赤眉軍逼回長安的西北隴右地區割據大佬隗囂,一位則是身在巴蜀地區的公孫述。
而對于劉秀來說,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攻略這兩方勢力,這種情況下,劉秀將首個目標瞄準了距離自己比較近的隗囂,只不過劉秀是打著攻伐公孫述的旗號攻伐的隗囂,劉秀的借口就是從隴西借道,但是隗囂不同意,于是發生沖突,雙方就打了起來。
一開始雙方打了個有來有回,但是后期隗囂很明顯被打的手忙腳亂,隗囂最終投靠了巴蜀的公孫述,公孫述出兵援助,讓這場戰爭打的更焦灼,卻最終沒有能夠阻擋住劉秀軍隊的腳步。
兩年時間,劉秀軍隊推平了隴西,隨后就擺正兵鋒,正式對準了最后的高地,身在益州的公孫述,而公孫述最終也沒能撐幾年,劉秀最終終于在建武十二年完成了自己的重塑山河之舉,天下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