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奇普·希思、丹·希思《瞬變:讓改變輕松起來的9個方法》(《SWITCH: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
寫讀后感之前先吐槽幾句,近來看書看到“中信出版社”都有點慌,中信的書質量實在太過于參差不齊,加之出版有大多國外經管心理類書籍,而翻譯的水準有時候能讓人懷疑對方的小學語文水平,不禁讓人覺得中信大概是沒有審核校對的吧,至少出書之前,連譯者都應該不忍直視再讀一遍。
無奈的是中信的實力也過于強大,很多書都是他們獨家的版權,于是在我上當多次以后,只要是中信的書都必須先去圖書館借閱,看過質量再決定是否購買。所幸的是,這本《瞬變》的翻譯質量還是可接受的,不過有能力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購買原版英文(我就這么打算了)。
看英文就知道這本書中心講的是“當改變很難時要如何去改變”(再次吐槽下翻譯),我想大家對于“改變”也不陌生了:一定要背完單詞、一定要早睡早起、一定要減肥成功……無數次的想要改變,以及——無數次的失敗。
而個人的自律其實還不算難的,最難的,是去改變他人,改變組織和社會層面——聽起來似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務?而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從小處出發,去改變他人,所以可能會更適合已經在社會上有一定職位或地位,希望能讓所處的組織或社會變得更好的人閱讀。
當然,如果是一直自律失敗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方法試行改變自己。
關于改變,你所不知道的三個事實:
看似頑固抗拒,實則方向不明。
看似懶于改變,實則精疲力竭。
看似人的問題,實則情境問題。
作者引用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在《象與騎象人》中的概念,將我們的情感面比作一頭大象,而理智面就是騎象人,騎象人看似像領導者,但事實上騎象人對大象的控制水平忽高忽低,畢竟與大象相比,騎象人太過渺小,就像我們的理智面總是和強大的情感面斗爭一樣,本能的欲望總是難以掌控。
拿著大容量食物的人會吃更多、自我控制力是可耗盡的有限資源、提倡“活得更健康”不如告訴人們用脫脂牛奶取代全脂牛奶……作者用數個例子引出實現困難改變的方法,我從書中作了一些總結:
并不是每種改變都需要用到這么大量的舉措,尤其是對個人來說,有時候可能只需要說服我們懶惰的大腦動起來。
是的,就算方法論說再多,改變的關鍵始終在于去行動,然后堅持:改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細水長流;改變不是某個時刻,而是一個過程。有些事一旦開始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沒那么難。大改變可以始于不起眼的一小步,小改變自然而然會越滾越大。
正如“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所說,成功的改變多半遵循一套模式:改變的人有明確的方向,足夠的動力,以及有利的環境。
讀完這本書,我又想起我萬年失敗的改變目標——減肥。在改變自己體重這件事上一直反反復復,總是無法堅持到底,那么我之后將實踐這套理論方法,制定詳細的目標和計劃,分解步驟并找到亮點激勵自己,再改變周圍的飲食和運動環境,長期堅持下去。
先立flag,希望下一次能寫出減肥成功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