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幼升小,不少朋友問起:要不要上學前班啊?怎么進行學前準備啊?
這真是一個“千古不變”的話題啊!
Part
1
這些年,我常教低年級,自己的孩子即將入學的時候,我也特地給他做了幼小銜接的強化。
我的原則是:
提前滲透,謹防過度。
如果不提前滲透一點兒,怕孩子剛入學的時候吃力,影響自信,影響對學習的興趣。
但是,我也預防了另一面,就是在家里學得太多,尤其是在我就是小學老師、就教這個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讓孩子對上小學失去好奇,將來的上課學習失去神秘感。這樣可能會使他上課不聽講,覺得自己都學過了,都會了。
小學里的功課設置是: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科學、心理健康、道德與法治(就是過去的思想品德)。
所以我在學業上給孩子從這些方面做了準備。
Part
2
語文:主要是三個方面,也是家長們最最關心的:拼音、識字、寫字。
拼音啟蒙:
相關閱讀:
第一,心態輕松。
我是在孩子馬上上小學這一年的寒假開始給他滲透的,基本上就用了幾天的功夫。不是我有多神,也不是孩子有多牛,主要是我們的心態好,我壓根就沒覺得學拼音會是個事兒。
因為自己就是老師,所以很明確拼音的作用和重要性,其實拼音只是幫助識字的工具,沒有想象的那么重要,不是說學不好拼音,就學不好語文了。(當然,學得好更有利于學習和閱讀)
第二,游戲中學。
我買了一套洪恩拼音學習書,為了點讀,還特地配了一支點讀筆,一共花了不到400元。后來孩子學習的經過,讓我覺得400元都多花了。
這套書是我當時在市場上選了很久,才選出來的。重點就是能夠點讀,這樣孩子自己就可以操作,不用完全依賴大人。
對我孩子學習拼音,最有用的就是里面的字母點讀掛圖,這張掛圖現在還掛在我家的墻上。
然后就是一首拼音歌曲(?尷尬,我記不清了,是兒歌還是歌曲),有一段時間,我孩子總是自己哼唱,這個過程,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在重復學習啊。
然后他就哼著小曲兒,對著掛圖,一一辨認——完全是自發的,認不準了就用點讀筆點一點。
所以,在認識拼音字母這一關上,他非常順利。這也是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發現不少孩子存在的第一個最大的困難,另一個困難就是拼讀。
那種bd、pq不分的情況,我孩子完全沒有出現過。當時孩子已經正式開始學習英語(上課外班)半年了,也沒有出現混淆的情況。關鍵是我也沒給他死摳,可能就沒發現他混了也說不定。
也有拼音字母卡片,但是好像沒怎么用。孩子興致來了翻一翻、玩一玩,自己還認一認,不會了問我,我就告訴他。僅此而已。
第三,化整為零。
17年初,我做了一個講座,講到在家怎么給孩子教拼音的。戳這里了解《講座預告——手把手教你,怎樣在家里幫娃輕松快樂學拼音》
我把聲母分成組,其實就是教材中的分課時,然后把能跟這個聲母拼的韻母列出來,隔幾天,就學一組,每個音節拼一下,有時候孩子會說這不就是哪個字的那個音嗎,我就給與肯定,或者糾正錯誤。
隔幾天學這么一次,一次用不了10分鐘,孩子完全沒覺得是在學習。很輕松就找到了“拼”的感覺。
第四,生活運用。
有時候想起來了,隨便說句話、說個詞,拼一拼,這時候拼的是音,并不看字母,只是想培養出孩子對音素的敏感。
在我的實際教學中,有的學生,每個字母都認識,但是合在一起愣是拼不出來。主要原因,就是對音素不敏感。音素,是最小的語音單位。對音素敏感的孩子,對拼讀掌握比較輕松。
Part
3
識字啟蒙:
這方面我基本沒做什么。從上學前,到入學后,我都沒有對孩子進行過除課本之外的識字專項練習,而是在閱讀和生活中識字,這也符合尹建莉老師的觀點。
為了更放心,我買了一套和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配套的識字卡片,為了保持孩子將來對課本的興趣,我并沒告訴孩子,這是上學后書上要求認識的字。
我用這套卡片,給孩子簡單測了一下,就是一張一張拿出來,讓他認出什么字,認識的放在一邊,不認識的放在另一邊。測完以后,我看了一下,至少超過一半是認識的,也就沒再刻意強化。
寫字啟蒙:
這方面我自己對自己做的還比較滿意。學前和上學后,我都沒給孩子報書法班。因為工作經驗,我發現很多孩子手太生,上學前別說寫字,就連畫畫都很少,所以拿筆不知道怎么拿,寫筆畫抖抖索索,寫字太困難。所以,我在寒假的時候,給孩子買了一本配套的生字描紅手冊,從筆畫開始教。
太慶幸我的這個做法了!我的孩子平時很喜歡寫寫畫畫,但是拿起筆來寫字,開始的時候就是最簡單的那些字:一二三上,橫豎撇捺,我發現他真的挺費勁,寫一橫都得半分鐘,一個字一分鐘也寫不完。所以,我就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當時是寒假,我想還有一年呢,一共就100個字(課本內容是100個會寫字),不用著急,計劃寫上3輪。第一輪是描紅,完全靠描,不寫。
不過小孩子就這樣,越不讓干的事越要干,不讓他寫,讓他少寫幾個,還不樂意,有時候偷偷寫幾個。
在描紅的時候,我會教他認讀字的讀音,然后看看上面印的組詞,再看筆順。慢慢地,他自己就能獨立完成描紅了。
當然,即使描完了,獨立書寫的時候,還是不容易。每個字我都會指導他看字的筆畫位置,這樣就能把握住字的間架結構,字形不會太差。
這樣的做法,幫他在入學后,能快速適應學習,寫作業的準確性和速度,都有了保證。
孩子學習輕松,很容易建立了自信。寫作業快,就有更多的時間玩,以及閱讀和拓展,而不是每天竭盡全力,還是寫不完課堂作業。
Part
4
數字書寫:
既然做了漢字書寫的準備,數學也不能忘,我在網上找了電子版數字書寫描紅,打印出來讓孩子描了描。對書寫來說,數字遠比漢字容易得多,所以簡單練練,沒花多少時間在上面。
口算:
工作經驗告訴我,口算的準確性和速度,是一年級數學學習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也找了10以內的口算題,讓孩子做。也測了測速度,但是因為還有一年的時間,所以不急。
不過因為我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各方面的學習和知識拓展(主要是在生活中滲透),孩子的數感有了,平時自己就經常算數。
我在這篇文章《從不會跳到一次破100,幼兒園的跳繩作業對孩子上學有什么用?》里寫過,他練習跳繩的時候,每次都算算跳的總數。
后來,同事告訴我,不要在學前練得太熟練,預防上學后失去興趣,我就沒再練。總體來說,數學上的準備較少,主要靠學前的積累,比如看書,還有玩《邏輯狗》。
Part
5
英語
英語就不多寫了,因為孩子從入學前一年就開始了正式上課,系統的學習。準備挺充分,我也就沒擔心。
相關閱讀:
《為什么有的學生很努力,卻怎么也學不好?點醒我的,居然是兒子的這個問題》
《10天讀了23本英語書,我們這樣完成課外英語班的寒假作業》
體育
你可能要問了:怎么體育還要進行學前滲透嗎?
是的!
現在體育課的重要性,不亞于語文數學,在學校里,除了語文數學老師,數量最多的,就是體育老師。看課程表,每天都有的課,也是語文數學和體育,很多學校,英語課只是一周上2節。
工作的便利,能夠接觸到這些信息,我知道每年都會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測驗孩子的一分鐘跳繩、肺活量、50米跑等等項目,其中跳繩是很難短時間內提高的,所以提前就開始練習跳繩。這段故事我記在了《從不會跳到一次破100,幼兒園的跳繩作業對孩子上學有什么用?》這篇文章里。
美術、音樂、心理健康、道德與法治、科學
這些科目,就不用提前準備了。上課的時候,主要學習方式是聽講,也不會進行紙筆測試。
孩子要上小學了,看起來沖在前面的是孩子,
實際上,父母才是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