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時初次接觸《心靈捕手》到這部電影,尚恩與威爾在公園長椅上促膝長談那段臺詞曾深刻引導我對于讀書實踐的思考,即老話說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所以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他的政治抱負、他和教皇…性向,所有作品,對嗎?但你不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氣味,你從沒站在那兒觀賞過天花板,我看過。
如果我問關于女人的事,你八成會說出個人偏好的謬論,你可能上過幾次床,但你說不出在女人身旁醒來很幸福的滋味。
問戰(zhàn)爭,你會說莎士比亞的?“共赴戰(zhàn)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沒接近過戰(zhàn)爭,從沒有把好友的頭抱在膝蓋上,看著他吐出最后一口氣。
問愛情,你會引述十四行詩,但你從沒看過女人的脆弱,她能以雙眼擊倒你,感覺上帝讓天使為你下凡,她能從地獄救出你,你不解當她的天使的滋味,擁有對她的愛,直到永遠。經歷這一切,經歷癌癥。你無法體會在醫(yī)院睡兩個月,因為醫(yī)生一看到你就知道,會客時間的規(guī)定對你無效。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愛別人勝于自己才能體會。我懷疑你敢那樣愛人,看著你,我沒看到聰明自信,我看到被嚇壞的狂妄孩子。
說的就是,讀書知道的多但體會經歷真實東西少。天才的威爾尚且如此,普通的我們呢?更是混沌,書讀得少,經歷時只添笑料。
隨手舉幾個自己身邊曾有過的經歷,兩個人來到西安,走在古城墻上,朋友說"光禿禿,啥吊沒有,看個鴨子”。然后接著說“走,去回民街吃東西"(當然我也喜歡吃)。清明爬上泰山,留下是“我去,黑壓壓全是人”。走進黃海時,“大海啊,全是水”。在黃山奇峰怪石間,你只會感嘆,真漂亮!人生遇到事情更想回去找爸媽但又覺得他們不對,內心竟是撕扯。
面對古城墻卻無法體會歷史的穿梭以及它此刻立于你面前的震撼。身處泰山再無通天明德于天下。行船于海上,視線茫茫然,內心也茫茫然。面對歸來不看岳的黃山,嘖嘖舌,真漂亮,再也憋不出其他。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
不說粗淺論調,也沒能力引用什么,連道聽途說的都是爛大街的。當面對人生現(xiàn)實問題時更是患得患失,內心不得安寧。
想想那句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確實是體會生命本身豐富層次感與多樣性大門的鑰匙,門后是最后走向真正智慧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