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除愛斷欲 勤斷二障 --佛答米勒菩薩問
于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回,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于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游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回根本,于諸輪回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唯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回,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回故,不成圣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凈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舍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愿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凈愿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于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凈大愿,應作是言,
愿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愿修行,漸斷諸障,障盡愿滿,便登解脫清凈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欲故。
墮落于生死,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嗔癡,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銷滅。
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愿。
依止大涅槃,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愿,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
小結:
本章中,彌勒菩薩提出了四個問題:怎樣才能斷除輪回的根本?輪回的眾生有哪幾種?修佛菩提有幾等差別?如何度化煩惱眾生?
佛陀回答說:一、貪愛是輪回的根本。貪嗔是種子,是根本。斷除貪愛才能跳出生死。二、眾生的出生有四種,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因淫欲才有的。三、成佛有兩種障礙,根據去除障礙程度的不同,眾生呈現五種差別。兩種障礙為事障或煩惱障,理障或所知障。眾生的五種差別:未成佛道凡夫、二乘的聲聞與緣覺、大乘的菩薩、遇到善知識和正確方法引導的眾生、外道種姓的眾生。四、菩薩們應該本著大慈悲的心愿,代一切眾生受苦來救助眾生。五、現代修行的人及末世的眾生,要勤斷各種愛與見,求得一個善知識來指導,便歸大圓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