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邀請從美國讀書回來的小李同學和她的媽媽一起,到簡牘書館聊天小聚。
約定時間12點我頂著熱浪,推開簡牘樹冠厚厚的木門,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覺,猛襲過來了。書館里真是別有洞天,藍天白云,流水潺潺,清涼舒心,對于正炎熱的夏季,這里可謂是世外桃源。
簡牘書館真的是一個聊天休閑的好地方。
早我一步的小李同學端坐在水池邊,看見我時,笑顏盈盈,有點嬰兒肥的,她著粉衫花裙,白白凈凈,溫潤如玉,好凈,好靜,真想在她肉肉的胳膊上輕輕咬一下。哎呀,該打了,如此好的心情,就來個熱烈的擁抱吧。
選了個舒適的地方坐下,點好餐,天南地北地聊起彼此的所見所聞。
可我還是想說說小李同學,高二時作為交換生去美國的一所高中讀書。一年后,不想回來了。也許美國的教學方法真的更適合學生吧,反正我所知道的好幾個交換生,輸送出去就不想回來了。于是開始了坑爹生活。說是坑爹的,人家在那邊,也特別勤奮。不僅學習上去了,英語呀,音樂呀,其他課外的活動呀,蹭地也跟著上去了。如果我的孩子這樣,我也愿意被坑。小李同學出國前也是很優秀的,聽她媽媽說。在1000多名的學校里,成績游離在100到200名之間,這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怪不得有人說,班里的學生成績在5至20名的,將來到社會上是最優秀的。
美國人很注重素質教育,從小李同學身上也充分證明有個業余愛好是多么重要。
小李同學,5歲時開始學電子琴,9歲時換成到了鋼琴,對于望女成鳳的媽媽們來說,這個開始有點晚吧。可小李的媽媽也不知道用了什么魔法,讓小李同學一直堅持著。12歲那年的某一天,從不注重考級的媽媽突然對鋼琴老師說,要不咱也考個級試試,檢驗一下孩子的琴到底到什么程度了。牛逼的鋼琴老師,直接給她報個十級。媽媽還在擔心能不能過時,更牛逼的小李同學,不但過了十級,還考出過“良好”成績。可見孩子背地里付出多少時間和汗水,俗話說“臺山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這也沒十年呀。都說孩子學琴路上,主要看家長,如此來說李媽媽才是最牛逼的。
隨便吆喝聲,誰家的孩子學鋼琴時,不好好練的,想棄琴的,想考級的,都可以咨詢李同學的媽媽。呵呵,朗朗的爸爸咱夠不上,眼前現成的有問必答。
有了這鋼琴的踏實底子,小李同學在美國的留學的日子就更加精彩了。中國的學生到美國留學,學習上一般都不會有什么問題,小李同學就常戲言“中國的學渣到了美國都成學霸了”。最重要的是課外活動,業余生活的豐富。李同學把具有中國風的《梁祝》《茉莉花》一出手,秒殺全校國際友人。于是學校每年三次萬圣節,圣誕節,春假前的音樂會,都會讓李同學作為唯一的鍵盤手跟樂隊合作,另外安排兩三個獨奏曲目。可幸的是,她的班主任還在一所大教堂里為她組織了一場盛大的個人音樂會,會后的“once again”聲不絕于耳,想像那場面吧。這待遇,只為有準備的人。
這邊,李媽媽的臉早已笑成了花。
音樂是無國界的,也是想通的,精通一門樂器后,再學其他樂器就好學多了。后來李同學又學來兩年的單簧管,和笛子。選這兩個是因為出門好攜帶。高興了,煩惱了,想家了,念媽了,都可以拿出來排解排解。
媽呀,讓我這個五音不全,分不清簡譜和蝌蚪的人,情何以堪呀!
六月,對于國內的高三生來說是多么的如火如荼。而李同學已然收到了八所大學的通知書。那咱就姿態高一點——挑一所吧。實地考察后,定了伊利諾伊衛斯理大學,音樂教育專業,高大上吧,全額的獎學金每年18000美元。嘖嘖,怎么看眼前這位嬴弱的女孩怎么會有一顆如此堅強的心啊!
我問小李同學,是喜歡美國的生活還是中國的。小李同學毫不猶豫的對我說,她喜歡美國的人文情懷和生活環境,藍天白云,她指了指書館的屋頂。我笑了,這屋頂可是畫上去的。她鄭重地說,那里幾乎每天都這樣,她就像生活在詩情畫意里,我不笑了。但她還說更懷念中國的人多,美食小吃。若兩樣同時滿足就好了。喲,這孩子也夠貪的,這樣的日子,只能兩邊跑了,暫時在一個國家里很難實現,那就看中國以后的變化了。
良辰美景總是過的好快。
轉眼五個小時過去了,推開書館厚重的木門,熱浪再次襲來,真是冰火兩重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留學的越來越多。各種悲的喜的報道不斷充徹于耳,而像小李同學這樣三觀純正的留學生,盡可能的放飛出去吧,一定會有個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