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婆媳關系一直都是一個不衰的話題,之前有很多電視劇就在上演著婆媳之間的矛盾,除了婆媳,還有媳婦和公公的矛盾,總之就是一個不和諧不一心的家庭。
在我看來,婆媳之間的關系,很大程度取決于身兼兒子與丈夫角色的男士的調解,這大大考驗著這位男士的協調能力。如果這個家里的男士對婆媳之間的關系不作為或者參與很少,那就很危險了。
婆婆和媳婦,為什么要鬧矛盾呢,把家里的男士夾在中間,讓他苦惱,而她們都是他愛的人,也是愛他的人。就像那個問題,“我和你媽掉水里了,你先救誰?”這樣刁鉆的問題根本不應該有,這是故意造成矛盾,而非在說誰更重要。這兩個女人,很多時候的爭吵不是屬于彼此對彼此看不慣,就是屬于家里男士到底對誰更好。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婆與媳都是女人,兩個女人的戲也還是不少。
作為母親,對自己的兒子自然愛護有加,從小到大都衣食住行精心照料(要是獨子可能會更勝),肯定也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順利成家立業的。但是一成家,就會分很多心思在媳婦身上,也可能很少回家,很少打電話回來問候,或者很多事就會聽媳婦的而不是自己的,畢竟是一直養到大的,現在卻屬于其他人了,有一種被奪所愛的感覺。
作為妻子,是被所愛的人好不容易追到的,在戀愛時,可能丈夫是言聽計從,很會為自己考慮,也不會委屈自己。但是一成家,婆婆會約束自己,丈夫好像也不如以前那么寵自己了,有時候還會受些委屈,以前丈夫的所有關愛與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而現在就變了,有一種被分所愛的感覺。
如果婆媳兩人湊一起,很可能會因為一些意見不合,行為習慣不能忍受而產生分歧與矛盾。其實矛盾也是常見,牙齒舌頭那么親密,有時候牙齒還會咬到舌頭。但是,這兩個人似乎一開始就處在對立面,共分一個男人的愛(即使這個愛不是同一類),都希望這個男人會向著自己這一邊。然后,小矛盾都可能有針對性,都可能如鯁在喉,畢竟這兩個人一開始是沒有任何聯系也沒有任何感情的,而她們共同愛的人——這位男士,用血緣親情與婚姻愛情將兩個人硬牽在一起成為親人。自然,要讓她們真正成為親人、有感情,很需要這個男士來“牽線搭橋”。
作為中間人,不能說因為我結婚了,你們成了一家人,你們就必須得相親相愛。還有男士甚至覺得,因為她是我媽,所以你必須像我一樣愛她尊敬她,或者,因為她是我老婆,所以你就得像對自己女兒一樣關照她愛她。這簡直是是沒道理的。兩個人要成為朋友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更何況是親人。一般的親人是有血緣關系,而也是因為有血緣關系,才能給予很多包容。但是婆媳,她們沒有血緣關系,也不會是因為愛情成為親人,她們之間只有靠長期相處,共同經歷一些事才能形成良好的親人關系。所以,這不是一個短期即可實現的結果,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并且需要雙方的忍讓包容與共同努力。
作為在中間的男士,就要起一個化解矛盾,循循善誘的作用。婆媳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處理,不去向好的方向引導。當兩個人交流有障礙時,這個既是兒子,十分了解自己的母親,以及既是丈夫,十分了解自己的妻子的男士就該發揮作用,在中間疏導,排除兩人的障礙。像之前看過的電視劇,家庭和睦的很多情況都是因為家里的男士起到一個黏合劑的作用,把妻子和母親黏在一起。“家和萬事興”,家里和睦,生活才會更覺幸福。像電視劇版的《孔雀東南飛》里的焦仲卿,雖然這個婆媳矛盾多是由焦母引發,但是焦仲卿卻從未處理好過,甚至還寄希望于蘭芝能通過她的孝心慢慢感動自己的母親,而他不起絲毫作用。男士不能只在事業上用心,家庭也需要用心。
當然,和睦的家是一家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作為母親,就該學會放手,畢竟兒子已是成年,也已成家,他該有自己的生活,娶個媳婦有人可以和他相互照顧,豈不是還省了自己的心?好好把心思移到自己與丈夫上,多給孩子一些自由,要讓他學會擔起家的責任,讓他經營自己的生活。作為妻子,也該理解自己的丈夫,尊敬他的母親,畢竟沒有他的母親的細心照顧,也不會有你現在的親愛的老公,要懷有感恩之心,當然也要相互照顧,好好經營好自己的小家。
和睦的家,大家都要用心,寬容,體諒。當然,男士的作用還是最重要的!
(某些心態可能夸大,不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