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一節課覺得拆書挺簡單的,做作業也沒難度,聽完第二節課,老師所說的便簽法常出問題:I便簽附會舊知,A1便簽泛泛而談,A2決心泛濫/感概萬千。這三種問題我都有,扎心了。
做了道是哪種學習者類型的測試題,知道了自己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我選的C介于初級學習者和高級學習者之間,課后我認真思索了下,我不得不承認我是初級學習者,心慌著急了,腦門也隱隱出汗,這么多年忙忙慌慌的學習,沒有效果,今天算是找到原因了。沒有學以致用啊!
再回來說這五個答案,最后的答案F是最高階的,看它的內容我都不會選,什么嘛,學習就是為了培訓老公讓自己開心?這個選項明顯不那么的高大上啊!但確實實用!
我平時也不喜歡聽云里霧里的話,看似深奧,實則難懂。怎么到自己選的時候也是這樣呢,答案C我現在看也是覺得不知所云吶。說完自己就忘了,也別提會去做些什么了,不落實就白學了,只留下泛泛的印象,最后忘掉。第二課作業,重新修改第一課的作業,找到貼近的具體事例并制定可以量化完成的計劃,這一步是不能省,也是最需要鍛煉的地方。
下面是我的第一次作業
I談話需要技巧,需要注意四個因素,一、節奏,對話的節奏快慢的掌握。二、音量,聲音的大小。三、打斷,對內容的掌控。四、停頓,回答問題前適時的沉默思考。
AI生活中需要談話交流的人群大概是家人,朋友或同事,上級或老師。朋友之間聊天就會很隨意,有時會聊著聊著跑題了,東拉西扯浪費大量時間,互相都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沒有認真聽對方講話,甚至為了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會用力過猛傷了感情,把握好談話的主題,適時打斷轉移話題。一句話用的語調音量不同,所表達意思就大相徑庭,我們往往對家人沒什么耐心,經常不經大腦的大吼大叫,表達不出真實的意思和情感,還會發出最親的人反而理解不了自己的感慨。對于問題要經過思考再回答,不能沖動的不負責的應答。
A2注意談話的時間,音量,內容,傾聽、認真對待問題做出合理真實的回答。確保說的話是自己真實意思和情感的表達。
對媽媽的嘮叨,深呼吸,微笑面對,必須回答時降低音量,慢慢回答。
對朋友反反復復的傾訴,可以適時打斷轉移話題,建議出去走走或聊聊健身。
面對朋友家人領導的問題,耐心聽,不打斷,思考后回答,不答應辦不到的事情。
泛泛而談,I不是自己的話,只是總結。A1沒有具體事例。A2沒有量化。第二次作業打算只寫一個具體事例。(我想了好久)
第二次修改
I 不把話題聊死,有四個可以改變的因素:節奏,音量,打斷,停頓。
A1每次回家,我媽就會找個機會給我說我爸不做家務,什么也不干,現在還拿手機不停的聊天……上次我實在煩了,張口就說不行你們離婚吧!我媽不說了。說出的音量太大,由于著急語氣也不好。內心本意是想以玩笑的語氣說出來。
A2聽我媽嘮叨時1、閉嘴 2、轉移話題 3、音量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