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擁有一塊兒無價的美玉,延請任何工匠來雕琢似乎都是對璞玉本身的一種虧欠——“其成也,毀也。”生命也是如此,就像一個無比尊貴的容器,用它承載什么似乎都是一種浪費和褻瀆,所以,敬重生命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廢置生命——大象無形,大器免成。這么說,莊子那句“人之君子、天之小人”就頗有道理。世人視為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小人,實在是默契天道、冥合自然的君子;而那些朝乾夕惕、戰戰兢兢的君子,實在是穿鑿本性、喪失天真的小人。
勤勉劬勞的人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幸福通常是一種平靜的懶惰。所以,勤勞的人追求的其實就是懶惰,而懶惰的人已經在享受這種幸福啦!我的人生觀察發現:切實從事勞動的人,很少有認為勞動光榮的,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脫離自己那種不體面的職業;而那些贊揚勞動、給勞動者頒發獎章的人,恰好都是不從事勞動的人。他們不僅高呼勞動光榮的口號,同時還要宣揚好逸惡勞是種罪惡的品質。
這讓我想起奴隸和奴隸主,奴隸主從來不從事體力勞動,但他卻贊揚勤勉的奴隸,同樣,他痛斥和懲罰那些游手好閑者。在中國,自古以來,勞動人民所追求的就是不再勞動的生活。和平年代,通過讀書;戰爭年代,通過殺人。一文一武,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成為奴隸主,成為貴族,成為有閑、有錢、又體面的懶惰者。
因此,懶惰本身不是罪,定罪的因素是身份和地位。貴族慵懶悠閑,是情趣和品味;窮鬼也懶惰,則是自甘墮落、無可救藥。窮人咒罵富人懶惰,總免不了一點嫉妒心;富人斥責窮人懶惰,儼然是自己的特權被別人僭越啦。因為窮人要通過勞動的手段使自己擺脫勞動,所以,大量窮人的存在是富人富貴的前提保障。用現在還沒有死的一些人的話來講就是,不能照搬西方的國家福利政策,那會導致GDP增長減緩。
其實,完全不必擔心生活的懶散會導致經濟的衰退和文明的衰落。任何一個文明發達的國家,都必須保證要養活一個游手好閑的階層,他們是科技和文明進步的主體力量,是發展和創新動力的不竭源泉。我并沒有貶低體力勞動者的意思,但我真的認為,無論是十萬個還是十億個搬運工,也無法同愛因斯坦相提并論。
有了汽車,哪怕是一輛面包車,也比坐八抬大轎舒服,雖然坐轎子顯然更威風,但大街上卻只有汽車。人們樂于接受科技和文化帶來的安閑和舒適,因此,勞動大眾要感謝游手好閑階層。正是技術的進步,使得工人的勞動時間在減少。我想,總有一天,人們的科技能夠發達到走路不用腿、吃飯不用嘴、做愛不用生殖器的地步。肉體被電子(或夸克)取代,生命就是持續不斷的快感,這種快感就像植物神經一樣無需主觀意志的努力——我突然發現,無機物就是這樣——那時,人類就進入了極樂世界,當然,就消失啦!
馬克思說,勞動是人的本質所在,但在處處皆是經濟壓迫的私有制條件下,人們在從事體現人的本質(即勞動)的活動時,覺得自己活得不像人(像被驅役的畜生);而當人們從事體現了畜生的本質(如飲食和色欲)的活動時,才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
? ? 哦,共產主義社會,勞動,還能覺得自己像個人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