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的兒童節是從小學一年級有記憶的(農村沒有幼兒園階段),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是在村里上,到了四年級要考試考上可以到一個大的正規些的離家幾里路的小學上四年級,因此從上一年級后每個兒童節十幾個村的孩子都會集中到哪個大的小學叫大隊小學進行簡單的體育比賽,那是我們最快樂的兒童節日盛會吧。
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大隊小學是我們向往的“”大“”地方,那里有一排很長的水泥建筑的校舍,有個很寬的操場,操場前面有個池塘,后面還有大園子,這里匯集了兩個大隊十幾個不同村子里的孩子從四年級在此上學。在六一兒童節那天大隊小學的操場上體育比賽,熱鬧非凡。那天也會吸引很多各個村的有的農民拿出自己家里好吃的在學校賣,因此那天也是孩子們的美食節,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物質并不豐裕甚至缺乏的農村,只有在兒童節那天父母會慷慨的給孩子們一些零花錢,買些那些平時很難吃到的零食。那是多么幸福的日子,五年小學快樂的記憶,在兒童節那天最具體。
小學四年級那年的兒童節我已經在大隊小學就讀了。一大早爸爸給了我五毛錢(很大的數目了到現在我都記得),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零花錢,那年大妹上小學一年級了,我要帶著她一起到我們學校過兒童節,大人一再叮囑要多給妹妹買點吃的,不能一個人花了。如果說能讓懵懂少年人明白現實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最好讓他做個小大人帶著比他小的弟妹離開家在外面照顧他們一天。
一到學校沒有怎么離開過小村子的妹妹看到什么都新奇(那年妹妹七歲,農村虛歲應該是五六歲,我虛歲十歲,應該是九歲),看到什么零食都想吃。現在想來,父親當時給的五毛錢雖然不多計劃好還是很足的。如果不欠其他同學的錢的話(平時在學校在學之間可能互相會借錢買吃的玩的)。那天一到學校先還掉了其他同學一兩毛錢,然后很早看到好吃的也買了,等到中午體育比賽完肚子更餓的時候,后來更多好吃小販叫買的時候,身上所剩無幾,這個時候妹妹眼吧吧的看著我的眼神,拉著我的手說,“哥,我要吃”的時候,我以無錢給她買。多年后依然歷歷在目。。。感覺一輩子都欠她那個時候一個桃子或幾顆水果糖。。
很多人都特別懷念上個世際八九十年代人們的淳樸和生活的單純,但忽略那個時候的物質的貧乏,有句話是“”貧窮是罪惡”,深以為然。人在面對貧困的時候,個人會相對克制,在面對親人,特別是父母面對饑餓的孩子,孩子眼巴巴的眼神足以讓正常時善良的父母不顧一切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