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
今天寫的是前臺女孩們。
那些幻想過她們的男人,那些嫉妒過她們的女人,可能都想過這個問題。那些前臺女孩后來去哪了?
Pi 是我們新來的同事,她認識很多前臺女孩。她在時尚媒體工作過很長時間,很多人都記得那家公司的前臺女孩搶走女記者男友的話題。
我請她寫這些故事。她問:要寫得輕一些嗎?我說,寫得真一些。
她認識一個前臺女孩,好看,從窮而帥的學生男友交往到開奔馳有別墅的富豪,最后被拋棄。
她認識的另一個前臺女孩是富二代,當前臺是為管理家族企業做準備。
前臺女孩們集中眼光,也集中話題。被關注是因為美貌,又不止于此。她們被夸贊被幻想,被嫉妒被敵視。你可能也參與其中。
以下是一些前臺女孩的故事,想給你看看,她們怎樣當前臺,后來怎樣了。
為什么要寫這些故事?
除了好奇,也想弄明白:性別、容貌、身份、天生的優勢和后天的選擇,到底是什么在左右著一個人的遭遇?
那些前臺的女孩們去哪兒了
作者:Pi
一
我第一份工作在北京一家時尚報社。這是第一個前臺女孩的故事。
很多女人知道這家報社,是因為內容做得好,很多男人知道它,是因為大樓里有一個“前臺天團”。她們都很漂亮,大長腿,尖下巴,冬天穿短裙。報社的每個人都說,招聘前臺的細則中存在苛刻的一條:身高不低于1 米 7。
有個師姐比我早兩年進報社。男友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經常來接她下班,每次都在前臺等著。等著等著,師姐失戀了,男友變成了前臺的男友。
師姐是文化組記者,每天在文化圈穿梭。她仍然頂著黑眼圈熬夜清版,前男友在報社門口等前臺女孩下班。
每天都有大量鮮花送到前臺,堆成一個小型花市。填快遞單的同事根本找不到地方。
被前臺女孩甩掉的男人們,經常無聲地在玻璃門后癡癡守望,目光哀怨。哭著上門撕扯的也有,一個男人失戀后喝到爛醉,身體扭曲著進了報社,借著酒勁大鬧,被保安拖走的時候,留下了一只皮鞋。
二
也別假裝自己不想知道前臺女孩們的故事。
大概 10 年前,網易舉辦了“首屆 IT 公司前臺 MM 選美大賽”。評選標準不止外貌一項,但前臺要美、是公司門面的說法,被赤裸裸地甩在人前。
宅男們被大賽點燃,瘋狂為心中的“最美前臺”刷票。有人改編了MC熱狗的《我愛臺妹》MV,把歌名換成《我愛前臺妹》,在 MV 里展示了 35 位來自不同公司的前臺女孩照片。
最后,大賽冠軍被中國進口網的“文文”獲得。在獲獎評語里,她被形容為“翻版范冰冰”。
據說有人做過統計,說中國顏值最高的行業,排名第一就是“前臺”。好看是前臺女孩被默認的標準之一。
華誼的朋友說,他工作的電影部門前臺是一個嗓門很大的女孩兒,經常把他們呼來喝去。“絕對不是電影里前凸后翹的女生。”
光線傳媒的前臺則以“漂亮”、“全能”著稱。很多姑娘都從前臺去了其他部門,到了發行或衍生品。
但神化和妖魔化這個群體其實沒必要。
微博搬到后廠村后,據說前臺是物業公司配的,存在感很低。一個在微博工作的女孩說,“只記得很年輕,著裝統一,很正經。”而她的男同事對前臺姑娘根本沒印象。
男友在騰訊深圳總部的閨蜜說:“他們樓下是物業,前臺只有穿西裝帶耳麥的物業大叔,分帥和不帥兩種,非常專業,跟保鏢似的。”
舉辦了那項選美賽事的網易,現在在杭州游戲部門的前臺是 95 年出生的女孩。
三
因為高出一般水平的長相,前臺女孩在愛情中往往容易得到更多機會,但也背負了更多罵名。
我認識一個前臺女孩小蓉,高瘦美白幼,從一所專科院校畢業后,成為一家私企的前臺。讀書時她交了一個男朋友,長得帥,但很窮,小蓉很愛他。
這家私企的前臺圈子攀比成風。用什么牌子的香水,化妝品是不是限量款,包多少錢,被開什么車的男人接走,都要比。小蓉月薪三五千,沒法比。
很快,因為負責接待,小蓉結識了投行男。聊了一個月微信后在一起了,一年后住在一起。他想要的不止這些,這個笑起來無比燦爛的女孩子,他想娶回家。
可她想要的也不止這些。
這期間,小蓉仍跟又帥又窮的男友約著會。又過了兩個月,投行男的電話小蓉再也不接,他去小蓉家樓下堵,看到她從別人的車里走下來。那個男人開奔馳 S 級,有別墅。他開別克,有公寓。
在故事結束半個月后,他向朋友們總結:“丫就是個 Bitch。”其實有很長一陣,小蓉腳踩三只船。但投行男實在不愿承認:小蓉在不斷對他們比價,他輸了。
四
前臺是一部分女孩眼中“舒適、愜意”的工作選項。
我的朋友安意如告訴我:“十幾年前,我想去當前臺都沒人要。”那時她剛從一所中專畢業,在安徽老家,還不是作家。她也想應聘一家公司的前臺,卻發現因為腿腳不便,連基本要求都不符合。接下來她在家發奮寫作,一度特別紅。這是個“沒當成前臺的女孩”的故事。
那些當成了前臺的女孩呢?
并不是每個被竊竊私語的前臺女孩的故事都真的狗血。
Lucky 從傳媒大學畢業后回國到一家公關公司做前臺。她是個富二代,父母在東北經營家族酒店。
剛入職,公司里就漂起各種關于她的閑言:長得像關之琳,背的包比老板貴,衣柜里有幾件貂。
她脾氣很暴躁,上班時跟男友吵架,破口大罵。那個老去找她寄快遞的同事告訴我:Lucky 大學住五星酒店比住宿舍還多,因為學校離三里屯太遠,不方便逛街。
她上班時偶爾逛逛淘寶,說起工作時顯得不太耐煩:“公司人多,一會兒來一個一會兒來一個,親愛的我要這個,親愛的我要那個。”但她不功利不鉆營,同事喜歡她。
而且無論父母再怎么催,Lucky 也不想回老家繼承家業。她大學主修工商管理,想先通過前臺工作“鍛煉自己的能力”。
可為什么從前臺做起?她說自己也說不明白。
五
李薇是國內一家大型視頻網站公司的行政前臺,身高 1 米 8,腿很長。她在北京上了師范大學,作為一家知名運動品牌的校園大使,照片被放在虎撲網上。
她畢業找工作的經歷是:投簡歷的第二天接到面試電話,半天后收到聘書,一周后開始上班。
男同事此起彼伏來前臺找她聊天,請她吃飯。出差的男同事私下總為她帶禮物。她在公司網站看任何視頻都沒花過錢,職能部門的同事常年跑來送她VIP充值卡。
但這不是她的全部。因為努力,她最后從低層前臺升到了 11 樓總裁層做前臺。
因為懷孕,她的前臺生涯告一段落。老公經濟實力不錯,她現在住在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公寓,出入豪車代步。下一步,她想做些穩定工作,老師,公務員,或者繼續做行政。
我看過一個前臺女孩在網上焦慮地問:我已經26歲了,還在做前臺,我以后怎么辦?我要瘋了!
所以,那些前臺女孩們,后來都去哪兒了?
我曾在朋友圈問:你身邊那些前臺女孩兒 30 歲以后都干嘛去了?
有兩個朋友的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的前老板就是從前臺干起,現在是公司華北區 CSO Manager。”
“(朋友)升到大酒店集團的 F&B 總監,再到市場部經理。”
這兩個故事讓我想起了中國最有名的“前臺女孩”之一童文紅。她 2000 年進入阿里巴巴,成為前臺。之后陸續管理集團行政、客服、人力資源等部門,現在是阿里集團資深副總裁、菜鳥網絡董事長。
新世相的讀者Shelley,第一份工作在印刷公司當前臺。為了實現職業上升,她很多年一直處在用力掙扎著攀爬的狀態。從前臺做到客戶銷售、營銷部助理,目前是全國銷售總監助理。
她曾經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北京還能做什么其它工作。年齡和成本也讓她不敢嘗試。但她和所有在城市里掙扎著生活的女孩一樣,還想繼續拼。
她拼得不錯。
大多數前臺女孩還是選擇從前臺坐回屋里,繼續做行政。
Lucky 的未來是早就定好的,她說:“我做前臺,可能是為管理家族企業積累經驗吧。”
小蓉呢?她今年 28 歲,已經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富豪跟她分手了,但她手里的包還是經常換。
聽說她去了另外一家公司,還是前臺。
美貌是一種優勢,它跟你與生俱來的其它先天優勢并沒有高低之分。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在某些方面占據優勢。我鼓勵你毫不客氣地利用自己的優勢,創造更好的機會和生活。
只是別把人生托付在它身上。
讀后思考:
前臺女孩后來去哪兒了?講講你(知道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