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中國這個延續了上千年的歷史長河里,傳統并不是稀罕,尤其是如今一浪高過一浪的呼聲:弘揚傳統……,傳統是具有廣泛得多的意義的東西,它不是繼承得到的。如果傳統的方式僅限于追隨前一代或僅限于盲目的或膽怯的墨守前一代成功的方法,那么它就不足稱道了。
知識是不能用來炫耀,應酬和應付考試的,那是不可取的。
詩人必須獲得或發展對過去的意識,也必須在他的畢生事業中繼續發展這個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求不斷犧牲自己,不斷消滅自己的個性,等做到消滅自己個性的時候,藝術就達到了科學的地步。
比作二氧化硫和氧氣里面的白金絲,詩人的心靈,就是催化劑,情感和感覺就在不斷變化。
詩是許多經驗的集中,集中后發生的新東西,既非出自于自覺,也非出自于思考。詩不是放縱感情,而是逃避感情,詩也不表現個性,而是逃避個性。將興趣從詩人本身轉移到詩,是一個值得稱贊的企圖,因為這樣一來,批評真正的詩,不論好壞,可以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價。如同才華橫溢的……對于他本人的評價,我想是不……的
一首詩對于別的作者寫的詩的關系,詩歌自古以來就是一切詩歌的有機整體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