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衛視《演員的誕生》播出后,幾乎每一期都能因為一次疑似炒作的話題而登上熱搜。最新一期《演員的誕生》播出之后,袁立的一番揭露該節目黑暗面的言論發表后,直接讓《演員的誕生》再度成為熱議話題。
袁立當時對戰張彤演繹經典小品《超生游擊隊》。表演完之后,袁立的行為卻讓人捉摸不透。在評委點評環節,主持人張國立用《鐵齒銅牙紀曉嵐》跟袁立聊天,袁立表示:“不知道,不記得,忘了。”“我真的忘了,我得了失憶癥,全忘了?!边@種回答讓所有人都一頭霧水。最終,雖然袁立的觀眾票數很高,但是三位評委都把票投給了張彤,袁立落敗。
這樣的結局似乎是在節目組的策劃之中,又似乎出人意料。袁立也事后也按耐不住激動和憤憤不平的心情,接連發布微博,稱節目組后期無良剪輯,為了爆點、噱頭,將她剪輯成一個“神經病”。除此之外,她還公開了與節目組某工作人員的微信對話截圖,控訴節目組以確保晉級為名邀約,最后卻遭到淘汰。
12月10日一大早,袁立繼續發文怒懟節目組。她不僅怒指節目組胡亂剪輯現場,不簽合同、不給勞務費,還曝出了與某節目組導演的微信聊天記錄。記錄中,這位導演承諾她肯定會晉級。袁立被淘汰出局后,這位導演又把責任推到宋丹丹頭上,表示,原本他們與宋丹丹提前溝通,宋丹丹答應了在投票時支持袁立,在按投票按鈕時投的是袁立,但是在說話時,卻又投給了張彤。隨后,袁立又發微博表示自己沒有拿到勞務費,“第二天離開,都沒有簽一紙合同。這方面的工作人員,露了一下臉,告訴我他很忙,會簽的!直到結束,都沒簽,也沒勞務費!我現在要忙了,等我空閑,我來講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討薪的過程!”
看來只要是去過《演員的誕生》舞臺的演員或者流量明星,一個一個都是戲精啊。從第一期開播的鄭爽,頻頻登上熱搜開始,《演員的誕生》每一期都會整出一出常人無法猜到的結局。正所謂,你猜得到開頭,永遠猜不到結尾。
對于這樣的一檔依靠炒作的節目來說,其實對于演員演技的評價似乎已經越走越歪,而成為了評委作秀的秀場。從最開始戲很足的章子怡怒摔劉燁皮鞋開始,章子怡作為頗具專業精神和信仰感的評委的人設就立起來了。于是,越來越多的演員無論是否有演技,都在這個舞臺上得到了章子怡作為一個有信仰感的評委的評論,很多網友對她的好感也因為這個信仰感而暴增。
而劉燁也成為一個只會打哈哈的老好人,盡管面對有一期譚松韻、馬可、曾舜晞、毛曉彤共同演繹了《像霧像雨又像風》的片段,尷尬的演技也贏得了劉燁的贊同,評價演的很好。而此時,劉燁和章子怡也因為意見不合而再度爭吵,甚至也一度想要上演摔皮鞋的戲碼,只是劉燁這一次沒有脫鞋。而變成了宋丹丹和章子怡的對掐。兩個人一老一少,似乎很是對演技有自己的一套評價標準,一個的確有資格倚老賣老的宋丹丹憑借在人藝的話劇演出功底,就在臺上對小字輩的演員指手畫腳,調教演技,一個憑借只演電影不接電視劇的自認為的優越感對年輕演員有一說三。
于是,我們看到,在這個舞臺上,除了小字輩的演員被他們評價的一文不值外,那些如袁立、黃璐、余少群、凌瀟肅一樣的有演技且有影響力代表作的演員也被一一淘汰。足見這個節目的功利性和為了演而演的戲劇性。
有評論指出,《演員的誕生》就像一部已經制作完成的電影,簡略化甚至直接舍棄掉演員塑造角色的過程?;蛘叽直┑貙ⅰ案膭”尽痹O置為演員塑造角色的統一做法。觀眾無法從中感受到演員的努力,感受到演員對于角色和劇本理解和塑造的過程,它舍棄了一個演員誕生的過程,直接將成品擺在觀眾的面前。
不少業內外的人士都在吐槽這個節目,稱其為“戲精的誕生”。
很多已經設計好的劇本,也是選擇三位評委曾經主演的作品,這似乎就是為了做戲而做戲,這樣明擺的致敬,成為三個評委自恃有才的專業,也讓表演者顯得很是愚蠢。
其實與其說是“戲精的誕生”,倒不如說戲精評委的誕生。三個評委自詡有資格在評委席上對每一個參加的演員評頭論足,其實內心則更多的是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著自己的優越感和怒刷存在感。
如果將劉燁換成張國立,或許會更有說服力也不一定。而宋丹丹每一次在舞臺上對每一個演員都稱呼“寶貝兒”,然而事后又總是在微博上寫上長長的一段文字為淘汰的演員喊冤鳴不平,這樣的做派簡直是太搶戲。有什么話不能好好地在當時的舞臺上評說呢?難道也是怕胡亂的剪輯和網民的口誅筆伐嗎?
一部《演員的誕生》被生生演成了一出“戲精評委的誕生”。而最近又開啟了“飛行導師”的設置,從小陶虹開始到胡軍,也是給足了他們舞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精湛演技,其實演技也是一個如哈姆雷特的東西,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看法,不是說陶虹和胡軍的演技不好,只是把一個本該給參選演員表演的舞臺給了所謂飛行導師,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己,往往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如果他們真的演的好,為什么不直接以選手的身份來參加PK,而讓三個戲精評委評價呢?
由此看來,這樣的一個節目也是看人下菜的。也難怪資深的袁立會怒懟這樣一個看人下菜的節目。如果照此繼續下去,每一期都是戲精霸屏,而少了對真正參加演員的演技評說和敬畏之心,總是以花邊新聞吸引眼球的話,這樣的演員最終誕生的也必定是內定的所謂演員,而這樣的節目也不會走得太遠,必然成為如小鮮肉一樣只靠顏值和炒作的節目,最終很快被遺忘。
(文 | 徐亨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