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認為,孩子不能明確意識自己的錯誤目的,大人也可能不明白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
隱藏的取向,會導致大人行為不當,并對養育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生活態度取向
生活態度取向,代表著一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種方式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決定。
生活態度取向是怎么形成的呢?一方面與性格有關,人的性格有一部分來自于與生俱來的本性,另一方面,來源于從小生活經歷的影響,更確切地說,是這兩者結合的結果。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認為,人從一出生開始,就為了某種目的而活著,主要圍繞著三個問題:
“我是誰?”
“我周圍的世界是怎樣的?”
“為了生存和發展,我要做什么?”
每個行為的背后,都有它真實的感覺和信念。
當我們的目標和目的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錯誤目的,雖然是錯誤目的,但也同樣在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阿德勒提出:人的觀念,行為,價值觀的形成,都是基于感知,詮釋,信念和決定等四個方面的相互影響,并相互作用,而這四個方面被稱為“私人邏輯”。舉一個例子:
有兄弟三人,在他們小時候,父親經常打罵母親,不久就拋妻棄子,在外面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老大認為男人應該對家庭負責(詮釋),他要做個顧家的男人(信念),因此他溫柔地對待妻子,且經常照顧孩子(決定)。
老二同樣認為男人不該如此不負責任(詮釋),他很害怕自己結婚后會變得和父親一樣(信念),因此他終身未娶(決定)。
老三發現男人是可以不負責任的(詮釋),父親能做什么,他也能做什么(信念),因此他也經常打罵妻兒,對家里不管不顧(決定)。
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私人邏輯:對待一件事情的感覺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詮釋,從而影響對這件事情的信念以及最后的決定也會有所不同。
我們從孩提時代開始,就積累著大量潛意識的決定,這些決定共同形成了我們的生活態度取向。
現在,我們的孩子也正在形成他們的生活態度取向。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復印機,孩子是復印件。
認識自己
生活態度取向并不描述你是誰,它們代表著你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種方式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決定。
《正面管教》書中第224頁提供了識別自己生活態度取向的方法。
1、當我和自己周圍的人都舒適的時候,我對自己感覺最好。當出現緊張、痛苦和壓力時,我對自己感覺最不好。(安逸型)
2、當事情井然有序而且很有條理,并且我能控制自己和局面的時候,我對自己感覺最好。當我因為我認為自己應該知道或應該完成的事情而感到尷尬并被羞辱或被批評的時候,我對自己感覺最不好。(控制型)
3、當我能取悅別人并避免沖突而使我的生活充滿快樂而不是困難時,我對自己感覺最好。當我感到被拒絕、被孤立或者不被人欣賞時,我對自己感覺最不好。(取悅型)
4、當我獲得成功并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時,我對自己感覺最好。當我覺得自己愚蠢、沒價值、沒有意義時,我對自己感覺最不好。(力爭優秀型)
以上四條中,哪一條語句最符合你,你就是哪一種生活態度取向。
實際上,成年人既會形成一種基本生活態度取向,又會形成一種次級生活態度取向。
基本生活態度取向,是指當我們感到自己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受到威脅或不安全時,所采取的行為。
次級生活態度取向,當我們有安全感時所采取的通常行為。
理解自己的取向,能更好地養育孩子;識別孩子的取向,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在不安時的反應。
了解養育風格
每一種生活態度取向的優缺點,影響著我們作為一個家長的行為。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行為可能存在的缺陷,我們就能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是表現得像個受害者——包含孩子對你造成的挑戰。
(1)安逸型
以安逸為生活態度取向的大人的優點是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孩子看到隨和、圓熟、行為可預測的好處。他們的孩子或學生學會享受簡單生活中的快樂,并且“及時行樂”。
正面管教的技巧能夠幫助這類成年人認識到,他們可能會對孩子過于寬容,因為這有時似乎更容易。追求安逸的人常常選擇自由放任、嬌縱的方式,這容易使孩子成為“被慣壞的小淘氣鬼”。
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讓孩子們在家庭會議或班會上參與制訂限制、建立日常慣例、設立目標并且一起解決問題,他們就能更加有效。
(2)控制型
從好的方面來說,以控制為取向的家長和老師們很擅長于教給孩子們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堅韌、果斷以及對規則和法律的尊重。
正面管教的養育方法能幫助這類父母抑制他們對孩子過于嚴格以及控制過多的傾向。過度控制會招致孩子的反叛或抗拒,而無法鼓勵孩子學習父母想教給他們的技能。
如果這些大人能通過努力認識到自己對過度控制的需要,并且練習放手的技巧、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技巧、問啟發式問題的技巧以及讓孩子們更多地參與做出決策的技巧,他們就會更有效。
(3)取悅型
從好的方面來說,取悅型家長和老師很善于幫助孩子們學會友善、體諒、互不侵犯的行為。他們通常是和事佬,因為他們想讓每個人都開心,他們善于妥協并且經常會自愿幫助別人,他們會捍衛弱者。
遺憾的是,當他們過于艱辛地去討好孩子和配偶而給自己造成負擔時(并且當別人沒有相應的回報時),他們可能會怨恨或沮喪。被討好的人可能也會感到怨恨,因為別人期待他們應該為別人為他們做的事情而心存感激,并且希望他們做出回報。
正面管教可以幫助這些成年人抑制他們過于努力讓每個人都開心的傾向。他們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讓自己快樂,并且要教給孩子們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共同解決問題的技巧。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如果能夠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別人與他們想的一樣、感覺一樣或者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受益無窮!
學會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包括他們自己的需要-----對于培養相互尊重是至關緊要的。
(4)力爭優秀型
力爭優秀型的家長和老師可能非常善于為孩子樹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樣。他們往往能判斷出并鼓勵優良品質,似乎有一套“激勵卓越”的訣竅。然而,孩子們有時會把這看作“完美的嘮叨”,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達到家長或老老師的高期望。
正面管教技巧能幫助這類成年人抑制他們對孩子期望過高的傾向。家長期望過高,會導致孩子產生主無能為力的感覺,而不是這些大人們想鼓勵的成功渴望。
力爭優秀型的人嘗試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發現什么對孩子更重要,記住做事情的“正確”方法不止有一種,并且確保將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傳達給孩子,那么,他們就會更有效。
他們還應該學會把犯錯誤看作學習的大好時機,并給孩子做榜樣;他們應該學會傾聽并接受孩子對于如何解決問題的想法。
有時候,力爭優秀型的人太注重最終結果,而完全忽略了過程中的喜悅。
生活態度取向,沒有對錯之分,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才能夠找到方法克服它。
互相矛盾的生活態度取向
阿德勒曾經說過:“‘相反相吸’,但他們生活在一起就會有困難。”夫妻就結合之時,每個人都是被對方的優點所吸引,而這些可愛、迷人之處,在婚后可能會成為最讓人惱火的地方。
書中提到一對夫妻,大衛和蘇珊娜滑雪場上相遇。
蘇珊娜喜歡大衛的輕松隨和,和他在一起感到隨和。大衛認為蘇珊娜是他見過的最成功、最聰明的女人,她明快、迷人、能說會道、富有創造力。
大衛的取向是安逸型,而蘇珊娜卻是力爭優秀型。當孩子出生,大衛不得安寧,蘇珊娜也覺得自己不那么好。這對夫妻因為養育技巧和風格爭論不休,爸爸太隨和,媽媽太嚴厲。
在了解各自的生活態度取向之后,他們開始注重各自取向中的優點,克服自己取向中的缺陷,并且互相支持和理解。他們發現,這樣的做法,有助于他們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
養育孩子過程中,可能出現很多問題,最重要的是夫妻攜手解決問題。
不怕問題,再多的問題,也能并肩作戰,一起面對。
——END——
推薦閱讀:《正面管教》理念及基本概念
聲明:文章中借鑒了拆書幫的RIA便簽學習法,此讀書方法出自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