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y先森
01
當我開始懂得,每個人都有為了生活拋棄自尊的時候
以前看《紅樓夢》,不理解三進大觀園的劉姥姥。
當時看著一個老態龍鐘的老人扮丑自嘲討大戶人家的歡心,看著她高聲喊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只覺得這個老婆子甚是煩人,為了幾吊銀錢和幾口吃食,連臉面都不要了。
等到后來的某一天,才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為了生活拋棄自尊的時候。
記得有一回,爸爸帶我去赴一個飯局。
那時雖然年紀小,可從小隨爸爸在各種酒局飯局中游走從不怯場,也就全然沒放在心上,只是在飯桌上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管爸爸在說什么。
就在大家觥籌交錯酒菜正酣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對著爸爸喊:
“老張,來,你把這酒干了,今天這項目就成了,夠意思吧!”
爸爸那時一句話沒說,默默地站起身端起了酒杯。
那個平時在家呼風喚雨人人敬畏的爸爸,在這一刻像個服務員一樣陪著笑臉,端著酒杯恭敬和桌上各位李總王總一一敬酒。
從那次過后,我再也沒有和爸爸去過他的飯局,因為實在不忍心看他為了給家人討生活,低三下四的樣子。
多年前的傲嬌和無知,終于在經歷世事后,屈服于生活和現實,這不是有心計城府深,而是我漸漸明白,要不是為了一家老小的溫飽,誰又情愿彎下曾經挺直過的腰?
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句臺詞:
人真正變強大,不是因為守護著自尊心,而是為了愛的人拋開自尊心的時候。
當我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后,我終于明白哪些以前根本無法理解的事。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送餐小哥能在半夜的街頭失聲痛哭;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烈日炎炎還有清潔工在揮汗勞作;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拾荒者圍著垃圾堆翻上半天;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我不能承受的苦他們卻甘之如飴。
因為我終于懂得每一個人,都有不容易的時候。
這大概就是一個人真正成長的第一個跡象。
02
當我能夠承受最好的,也能接受最壞的時候
在第37屆香港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80多歲高齡的楚原導演獲終身成就獎時發言,面對人生的順逆之境曾坦然說道:
“人生大概都是失意倍多如意少,我曾經打破過香港最賣座電影的記錄,一夜之間老板給我工資漲了10倍,每個人都說我是香港最幸福的導演。十幾年后,我的戲不賣錢了,想拍新片也沒人給錢,那時候人們又說我是邵氏公司最難堪的導演。”
“人生”這兩個字,就是“歡聲”同“淚盈”四個字砌的,沒什么奇怪的。
任何人無論你昨天多風光,無論你昨天多失意,明天天亮的時候,你一樣要起身做回自己繼續生活下去,因為明天總比昨天好,這就是人生。
1960年,因執導《可憐天下父母心》而成名。
到了70年代,楚原的導演事業推向另一個高峰,1973年的《七十二家房客》當年叫好又叫座,票房高達560多萬,除了成為當年票房總冠軍,更打破了嘉禾與李小龍壟斷票房的局面。
然而時運逆轉,后面拍出來的影片大多毫無成績,只好參演TVB客串路人甲。
老爺子回首往事時,不過是侃侃而談如清風拂面,無論是曾經的萬丈光芒,還是后來的寂寥失落,都是坦然面對一笑而過,就像他說的那樣:
管他天下千萬事,閑來輕笑兩三聲。
想起高考那年,知道自己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從考場出來見到來送考的爸爸也沒怎么說話。
父子倆騎著一輛電動車在車流中艱難地向前挪著,那時爸爸突然說起他的故事。
他15歲就出來打工,和村里的師傅學水電搞承包,那時候師傅出來早見過的世面廣,經常和爸爸說一句話,出門在外,熱飯要能吃三碗,冷飯也要吃三碗。
后來,爸爸的那位師傅也確實如此,早些年憑借從事建筑業發了大財,人人登門拜訪前呼后擁。
因為事業上的一些變故起起落落,當年一起追隨他的老伙計盡皆散去,而他始終沒有放棄,最后憑借幾個新的項目東山再起再創家業。
爸爸解釋說:
人生在世,什么情況都會發生,最重要的是你對待事情的心態,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能有連吃三碗的本事和底氣。
這樣的本事和底氣,會讓你面對人生的變化自生出一種柔然而堅韌的彈力。
如果不曾經歷那些讓你苦痛的過去,你何以擁有讓你自傲的輝煌?
如果不曾擁有那些讓你自豪的成就,你何以度過生命最后的平凡?
一個人最難得是能承受生命里最好的一切,也能接受那些最壞的安排。
這大概就是一個人真正成長的第二個跡象。
03
當我慢慢學會和自己和解的時候
前段時間被電影《后來的我們》刷屏,很多人在為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唏噓不已的同時,卻很少有人知道電影之外的故事。。
說起劉若英,不得不提另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她的老師陳升。
陳升是劉若英的授業恩師,從她入行學唱歌開始,大家都明白在奶茶心目中陳升不僅僅是師父。
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一個已為人夫的中年,他們之間注定是一場沒有結果的守望。
奶茶對陳升這份愛默默堅持了15年,也曾堅持,也曾卑微,最后她終于選擇和自己和解了。
如今的奶茶,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婚姻,有了自己的事業和成就。
就像電影里說的那樣:人生沒有如果,時光也不會倒流,后來的我們都難免經歷“遺憾”,后來的我們也都學著放過自己
或許人生的選擇從來沒有好壞之分,只看你如何和自己和解。
王爾德說:“一個人再富有,也無法贖回他的過去,我們能做的只是與自己的過去握手言和。”
今年從深圳回到了武漢,其間去母校拜訪了曾經的大學老師,老師還是那么循循善誘一針見血,所談所言都能鞭辟入里發人深省。
最后,我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老師,如果我這一生都沒辦法去改變自己的階層,我又該如何自處?”
而后,我們彼此沉默良久。
老師緩緩地說:“你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霸王別姬》中有句臺詞說得好:“一個人,有時候得學會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生從沒有容易走的路,只有自己想走的路。
如果實在不知道該怎么選,就選擇那條自己最喜歡的路去走。
沒有人能預測結局看透未來,我們能做的只有過好當下,與自己達成和解。
人生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慢慢學會和自己和解的時候,至少你還能擁有一二分快樂恬淡。
這大概就是一個人真正成長的第三個跡象。
04
當我終于變得越來越溫柔的時候
這些年,看著身邊的朋友開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看著以前的同事做到了追求已久的成績,看到了小時候經常欺負自己的伯伯開始變得佝僂著身子,看著自己慢慢變成一個凡事只看利弊不看對錯的人。
曾經一度以為,對這個世界越來越冷漠,我就是成長了。
后來發現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成長,是對這個世界越來越溫柔。
當我遇到一個需要認識的新同事時,我不再是算計利益計較輸贏而是真心和對方做朋友。
當我遇到生活里無公義的社會事件時,我不再是作旁觀者而是盡可能伸出正義的手。
當我遇到從沒有遇見的突發情況時,我不再是手足無措而是冷靜下來尋找解決方案。
當我遇到拎著袋子翻著垃圾的拾荒者時,我不再是滿臉嫌棄而是發自心底的同情對方。
誠如《無問西東》中為國犧牲的沈光耀所說:“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著名翻譯家、教育家傅雷先生,也曾給海外留學的兒子寫信道:
親愛的孩子,人的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我相信你會逐漸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
真正的長大,不是海嘯狂風來勢洶洶,不是地裂天崩措手不及,而是平凡世界里的瑣事過后,無風無雨的一天,你突然抬頭那一下忽然發現,爸爸的花兒落了,而你終于明白你的人生要怎么過,你的未來該怎么做,你該把你寶貴的溫柔給誰的時候。
這大概就是一個人真正成長的第四個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