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秋風起的日子里,我們的班隊節點活動如約而至,又一次見到了親切的李教授,林老師,還有共生體的老師們,班隊活動的研討氛圍是輕松,愉悅的,一次次見面碰到熟悉的老師們相互之間鼓勵著,在新基礎的路上我們一路同行著。
? ? ? 何其幸運,在三天的教研活動里,不斷的參與到一個個課例中,聆聽著老師們的分享,思考著問題的解決。
? ? ? 我們班本次的班會主題是《國慶,我們這樣過》,在前期一系列的準備過程后,孩子們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國慶假期,在這次節點活動中,展示了小隊活動的分享。在研討中,我收獲了“慢下來,去教學”。班級小隊匯報過程中,過于簡單的表達,在活動開展前一直是我一個擔憂的問題,但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式,幸運的是在這次研討中,我收獲并理解了如何在實踐中“教結構,用結構”。以一個小隊為例,把腳步放慢,一步步教會小隊匯報,用“圖片里我們在......”等句式讓孩子學會表達,并鼓勵表達。給臺下準備匯報的小隊樹立好一個標準,一個榜樣,讓他們在接下來的匯報中學會用結構。這樣不是平行結構的匯報,可以讓學生收獲表達的正確方式,有所成長。
? ? ? 在表達方面,我還在燈湖小學李老師的教學經驗中學習到鼓勵法,而且是家校合力的鼓勵,當孩子在課堂里表現好,我們及時反饋給家長,我們合力鼓勵學生,讓孩子們樹立信心,在下次的展示中會更有勇氣,更樂于表達。
? ? ? 除此之外,還有生生之間的互動,一開始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孩子們談談收獲,很少同學舉手回答,我原以為大家是由于體驗感的缺乏,而在研討中得到啟發原來我們在評價互動前,可以開展隊際間的交流,互相詢問其他小隊活動去了哪里,收獲到什么,再互相評價不同小隊活動,這樣才能達到有話可說,有感而發。
? ? ? 這次活動中,有孩子的參與更有家長的大力支持,在活動中我們總能看到家長為了孩子忙前忙后的身影,這也引發我們的思考,家長成熟的做法會不會替代了孩子們的思考,在田老師的建議中明白,我們要讓家長信任孩子,看到孩子的成長,可以選取活動的一部分完全由孩子策劃,在群里引導家長們把成長的機會留給孩子,我們的活動會看到孩子的成長感有所提高。
? ? ? 在最后的總結會中,提出小隊的后續發展問題,感謝田老師分享的小隊分工方式,班級可以分小隊進行管理,學習測驗上可以在小隊之間競爭,產生小隊復習方案,小隊共同進步以及林老師分享的小隊復習資料的整理,最后李教授提到在班級里黑板報,歌唱比賽,體藝節等活動都可以以小隊為單位,讓他們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在大家的分享中,給予我很多小隊活動的啟發。
? ? ? ? 當然,除了在自己班內活動中收獲頗豐,還在共生體學校中學習到許多。恒大附小的《尋秋·賞秋·品秋》、小塘中心的《留住秋色》、燈湖小學的 《秋意漸濃,童趣尋秋》,在一次次充滿秋意的班隊會里,感受著大自然秋天的美好,也引發我的思考,品賞四季,我們還可以從哪里出發,要挖掘出四季活動怎樣的學習資源。
? ? ? 秋意起,在思考中前行,秋意濃,我們還要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