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理工大? 法桐
第一次見到南京的“真容”,是大學三年級的暑假。大三是需要考慮未來出路的時候了,我就讀的河南大學學風優良,同學們似乎不約而同地都卯著一股勁兒要考研,我在這里呆了3年。這種風氣自然也浸潤著我。那時大三的我,決定考研。
說到考研的原因,是為了圓掉高考的遺憾。高中時期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中了什么邪,數學課本上的各種符號對于我來說簡直如同“天書”一般,無論如何理解不了。數學考試經常倒數。至今我仍然記得高中數學老師在某次,滿含可惜的眼神說過:“你的數學哪怕只是及格,成績就足夠考取重點大學。”數學,是我高中時代揮之不去的夢魘,但是那年的高考,我靠著全部蒙著寫的態度,竟然磕磕碰碰也考上了外省的重點。
不過到了河南的土地,我就后悔了。天氣干燥、飲食、生活習慣等等和家里太不一樣了。等到決定考研的時候,我基本鎖定了上海、南京、廣州這三個地方,北方是不敢也不會再去了。目標地確定之后,我緊接著開始比較這三個地方最頂尖學府的考研專業書,經過仔細的比對,發現南京大學中文系的考研數目和河南大學日常的課程書籍最接近,很多書平時上課都在使用,復習起來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考取的概率也會大增。于是南京大學被正式確定為目標。
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我也不會再次犯同一個錯誤。于是,我輾轉找到同學的同學,她在南審上學,我便托她報了南京暑期考研輔導,同時也是借這次機會考察下南京的飲食、風土人情適不適合自己。
從開封到南京,大約12個小時的火車車程,這也是我第一次坐硬座車。經過一夜的顛簸,列車停靠在南京站。哦,南京,我到了。
本科時的室友很仗義,委托她在南京的同鄉來接我。現在想起,那是一個白凈并靦腆的男生,有著干凈的笑容。當時他租住在南理工退休教師的家里,把我安頓在那里之后,他就乘下午的火車回河南商丘了。現在想來,真是很感激室友和她老鄉周到的安排,正是這種貼心,讓我省去住宿的開銷,同時也方便乘班車到達考研輔導班講課地點。南理工,是我踏進的第一所南京的高校,新鮮而興奮。
住在老教師家里也并任何不舒服之處。他們很善良也很親和,跟我講講南京的風土人情、著名景點、還有我的目標--南京大學。考研輔導班一共2周時間,時間緊任務重,所以早上一般七點鐘不到就要去趕班車了,晚上回來的時候差不多也近6點鐘了。基本上沒有閑暇時光去考察南京城的模樣。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長江路上的法國梧桐了。
長江路上粗壯、茂密的法桐,根深葉茂,能合攏成蔭,足以見證這座城市的歷史。法桐是南京的行道樹,主城區內干道上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暑期的時候,梧桐樹早已過了滿城飄絮的時候,給人們留下成片的樹蔭,在夏天這簡直是莫大的福利了。上輔導班時,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自帶毛巾和扇子,可是禮堂里不是有空調嗎?果不其然,上課時候才知道毛巾和扇子簡直就是必須品,3000多人的大禮堂全部坐滿了之后果然空氣流通極差,熱浪滾滾,唯有毛巾和扇子來得實際。
考研輔導班設在長江路上的南京人民大會堂。初次見到這座禮堂,從那暗灰色的墻面,簡約而不失歷史感的線條、朱紅色醒目的大門,我可以感知這座禮堂的歷史。就這樣,在短短十四天的課程里,我每天往返于南理工、長江路,中午就在旁邊的漢府飯店預訂一份盒飯。漢府飯店的盒飯也是一個驚喜,價格適中,但葷素搭配很好,菜色清亮讓人很有食欲。也是這簡單但不失用心的飯菜,讓我對南京的好感度再次提升。
終于,到了結束課程的日子。我用余下半天的時間,跑到了夫子廟--那里據說有很多專賣雨花石的商鋪。我匆忙跑去,給每個室友都帶了一盒雨花石。當時我想法很簡單--這是我最喜歡的石頭,當然也要和我的室友們分享,也算不枉南京之行。
當時,也曾冒過去南京大學鼓樓校區一游的想法。但心中仍有戚戚--這是我的夢想之地,還是留待它向我打開大門之時再去吧!也許那一天并不遙遠。
背著一大包的考研資料和雨花石,我踏上了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