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7-真自由訓練2/3

1. 自律究竟解決什么問題

在第一天的訓練中,老師說自律是解決所有問題的第一步,并明確告訴我們說自律分五步走,而且老師也講明白了自律和成長之間的關系:成長是從現狀到價值目標的過程,自律能夠重排你在成長過程中的痛苦與快樂的順序,以及自律到底用在哪里的問題。

今天的課程中又得知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自律到底解決什么問題,老師告訴我們說:

自律解決的問題是:縮小現實和期待之間的偏差

如果現實和期待之間有了偏差,我們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

  1. 厭煩:看見它就來氣->離我遠點
  2. 挫敗:自己好好整理并寫的東西得不到認可,被否認
  3. 焦慮:一件事情明知道很重要,就是拖著不做,到最后一天不得不做,然后焦慮感就上來了
  4. 苦惱:平時見到他們就和和氣氣的,但是見到了自己的親人卻總想發火,也知道這個不對,特別苦惱

以上這樣綜合起來說是啥->情緒問題->再嘗試總結就是:情緒來自于現實和期待之間的偏差。

2.情緒及它帶來的問題

因為偏差的存在我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情緒,而情緒到底是指什么呢?

情緒就是一種能量

剛一聽這個概念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不扯嗎,但分身術告訴我,這觀點不對,果然老師舉例就說:為了一件事情你和別人發火,發完火之后啥感受,是不是有一種全身無力的感覺?這不說的就是我么。雖然說不上經常這樣,但也總這樣。為什么?就因為情緒消耗了你的能量。

在沒有分身術訓練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的做法是這樣的:一旦你有了情緒,你的小我就會拼了老命的表達,比如,在你病的時候讓你去上班,你就特煩,你越表達這種煩的情緒,你越是身陷其中,由于你無法跳出來,所以你無法看清楚真正的問題是什么,又由于你無法看清真正的問題是什么,你就只能被陷在其中,然后你就被無法解決問題。我是經常遇到這樣的情緒,由此來看,困住我們的不是問題,而是情緒。而這種分析之后,就明白了老師說的:為什么我們總喜歡呆在舒適區,因為小我在這個區是最安逸的。那為什么不愿在學習區甚至恐慌區呢?因為我們的能力(或者說能量)不足以支撐,然后中各種情緒就都會出來了。

如果你有了分身的能力,那你可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離這種情緒,你只有分離了這種情緒,才可能達到老師今天講的面對尊重事實的前提。事實是啥:事實就是不以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尊重事實就是要讓我們承認這種現狀的存在。尊重了事實是不是就真自由了呢。

3. 真自由是什么

老師說真自由是有兩層含義的:

  1. 第一層它是指Free to,也是積極的自由,意思就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 第二層它是指Free from,也是消極的自由,意思就是我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要想達到這種自由,我覺得先跟著老師的腳步走,先尊重事實

4. 自律提升表使用示例

今早上二姑娘醒的早,她媽媽還是睡覺,我就只能看孩子,但抱孩子的過程中我很焦慮。

1)直面現實

我想把昨天的課程筆記在今晚上之前做完記錄,但是現階段我只能抱孩子,我擔心今天沒有時間記筆記了。

2)承擔責任

孩子就在這里,我必須的抱,這就是我的責任,誰讓我是她爹呢。

3)承諾改變

我承諾先抱好孩子,筆記等有時間再記。

4)立刻行動
  1. 愉快的抱孩子玩,不讓她哭鬧
5)結果

抱了一個多小時后,孩子媽媽就開始看孩子了,然后我就有時間記筆記了,真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