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被寵溺的孩子
大家好
今天我的主題是:被寵溺的孩子
首先,我要先問各位同學一個問題,你有寶寶了嗎?
如果你有寶寶,你希望你的寶寶一生都快快樂樂,那我下面要說的,對你的寶寶將會受益終身。
有的同學可能還沒有結(jié)婚生子,那這些同學更要認真聽了,因為你有更多的時間來考慮如何才能讓你的寶寶快快樂樂。
在現(xiàn)在一個家庭只有一兩個寶寶的現(xiàn)實情況下,生活條件也富裕了,我們對寶寶幾乎是百依百順,要星星就不會給月亮,那這樣的寶寶會面臨什么問題呢?
我先來講一個故事:
冬天的一個晚上,媽媽帶著3歲的小明去朋友家串門。回到家里后,小明突然發(fā)現(xiàn)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塊糖果不見了。那塊糖果是媽媽的朋友給的。發(fā)現(xiàn)糖果沒有了之后,小明著急地哭了起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來安慰他,并承諾第二天給他買他最喜歡的玩具。但是,小明沒有妥協(xié),小明打著滾哭鬧,爸爸媽媽看得實在心疼,便帶上照明工具,“傾巢”出動,沿著回來的路進行“拉網(wǎng)式”搜尋。眼看到了午夜12時,糖果還是沒有找到,媽媽看到因絕望而死去活來的孩子,終于硬著頭皮又敲響了朋友家的門……
這個故事到這里還沒有完
小明經(jīng)歷小小的失望就這樣的歇斯底里,預兆了這孩子未來災難的來臨
小明長大了,想找一個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滾哭鬧,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醫(yī)院里,小明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他卻又開始絕食。父母哭著對他說:“你想把我們急死呀?不就是一個女孩嗎?人生的路還長著呢,好女孩多的是。”但是他恨恨地說:“我就想要她!就要她!一定要她!!”
從一塊糖果開始,小明被無休止的滿足溫柔地包圍著,直至失去了理性……
在阿德勒的個人心理學中,人的一生要面對三大問題,即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和婚姻問題。
社會問題排在首列,只要你作為人類來到這個世界存活,你就必須要走向社會,你在社會中的適應程度高低,將會是你人生成就的一把標尺!
在上面這個小明的故事中,小明從小就被家長寵溺著,母親不惜在午夜十二點再次打擾朋友,只為了滿足小明的糖果需求。各位同學還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個故事,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隨時發(fā)生著。
小明有長大的一天,有要自己面對社會的一天,更有父母沒有辦法滿足他需求的一天。到了那一天,小明并沒有進入理性,而是更加瘋狂,小明陷入了自己思維內(nèi)深深的黑洞。
家長的寵溺會讓孩子喪失基本的社會生存條件:
首先是孩子自私自利、驕橫跋扈。長期被父母寵溺,孩子根本不會為他人著想,總以自我為中心。長期的寵溺,父母長期的讓步,會讓孩子更加的變本加厲。孩子不懂得寬容,不懂得理解,性格驕橫目中無人。
其次孩子會懶散且經(jīng)不起困難。在家里他是老大他啥都不怕,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沒有任何紀律性,不知道什么是困難,因為父母總會解決他的困難,但是一旦遇到需要自己解決的困難時就會手足無措,經(jīng)不起任何風雨的洗刷。
昨天的寵溺將會成孩子今天和明天逃不脫的牢籠!
慢慢的人生路,靠的應該是孩子自己與社會的適應度,家長的寵溺只會毀了孩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