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正面管教

你了解正面管教嗎?相信很多人會說:了解呀,不就是溫柔而堅定嘛,不就是不吼不叫的正面教育嘛,聽起來美好,做起來有點難......這些,讓我想起了莎士比亞的名言: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今天,是我第二次走進正面管教的課堂。這次又是一次思想認識層面的洗禮。上完課后,心情與今天的天氣一樣:陽光明媚、無限好!

第一次,是學校組織的,對全體新教師的入職培訓,完完整整的兩天,豐富的角色扮演活動,加上和老師們在一起頭腦風暴,深深地讓我感受到語言的力量有多么強大。很多時候,“說教”者明明一片寸草心,但由于言辭的不恰當,常常會被曲解,不僅無法達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將受教育者的心門推向千里之外。

第二次,就是今天。受好朋友的邀請,我再次走進正面管教的家長課堂。雖然有些活動,已經體驗過,沒有什么太多的新鮮感。但是,導師的的智慧,讓我再一次很走心的被觸動到。

一、顛覆了我對“情緒”的認知

“情緒”這東西,它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怪獸”,而是如同肌膚、血肉、骨骼一樣的,與生俱來的東西。只要是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就一定會有情緒。

情緒它是流動的,需要一個出口來表達,來釋放;情緒它是凝固的,曾經未被善待的情緒,會累積,會囤著;情緒它是可變的,它會披上各種外衣,混淆我們的意識,誤以為是:性格、習慣、基因遺傳等等。

回想我的成長之路,在以“才子”而聞名古今的老家,學習的氛圍十分濃厚。所以,我的潛意識里,文化成績就是衡量自己“行不行”、“好不好”不可動搖的鐵桿標準。所以,成績中不溜的小小我,在成長的歲月里,就是這么一直“努力”著,卻一直“平凡”著的一根小小草。雖然我的父母不會因為學習而強迫我什么,但是,生性好強的我,面對解決不了的學習困難,總是無比懊惱,“悲傷”的小情緒總是籠罩著小小的我。

如果,現在我的面前有一個機器貓的“時光穿梭”抽屜。我一定要穿梭到從前,用“共情”的語言來對話那個小小“不開心”:你感到很失落,是因為總是考不到滿分,你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與同學的鼓勵。

如果,當年的小小“不開心”,總能聽到這句“共情”的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很多時候,就連與最親的媽媽之間,都羞于表達情緒,甚至不舍得說一句“我知道你辛苦了”之類溫情的話語。即使,我真的理解,即使,我真的知道。但是,我總是表達錯誤,每當媽媽向我抱怨的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說:“我知道你很累,但是我過得也不輕松”。

這樣的語言,不就是堵住了,媽媽想表達情緒的出口嗎?這樣,還能產生心的鏈接么?還能產生友好的對話嗎?呵呵,當然不能!

二、挑戰來了,母親該如何應對

在親子關系中,家長屢屢受到孩子帶來的挑戰,這些挑戰,若寫在紙上,一張海報都寫不完:不聽話、哭鬧、頂嘴、沒有動力、語言粗俗、打斷別人談話、寫作業問題、起床麻煩、睡覺麻煩、說謊、咬人、打架、沉迷網絡/游戲、不做家務、物質化、爭奪權力......是不是,這些里面,總有一點、兩點、三四點屬于自家的孩子?

沒錯,其實,家長不必驚慌、更不必自責,這些挑戰,只要是孩子,都會有,不管中國的,還是別國的,都有。沒毛病的完美孩子,存在嗎?真的,不存在!

但是,你所期待培養出來的孩子是怎樣的?自信、自律、責任感、有勇氣、渴望合作和貢獻、良好的溝通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激勵不斷學習、恪守工作道德、誠實、幽默、快樂、靈活、健康的自尊......與之前的挑戰對比一看,實在相差甚遠,不忍直視。

可是,往往當挑戰來臨時,也就是契機來臨的時候。例如:挑戰中的“打斷別人講話”是不是可以成為建立“良好的溝通技能”的有利時機?“寫作業問題”是不是可以成為培養“自我激勵不斷學習”的最好機會呢?

這正如課堂上孩子看似與書本無關的發言,老師若能抓住孩子靈感的火花,變成教育的契機,那真是寶貴到可遇而不可求。

我遇到挑戰了嗎?當然遇到了,一歲六個月的女兒,最近總是哭。想到孩子在母乳喂養的嬰兒時期,安靜的性格猶如天使般可愛。為什么會變化如此之大?我仔細地想了想,是不是因為工作,我離開了她快兩個月的原因?

如何療愈孩子的安全感的缺失?我把困惑告訴了小綠導師,導師對我的建議是:多摸一摸孩子,增加肌膚的接觸。我馬上說:“我媽媽從孩子出生后就會幫她做撫觸操”。導師立即說:“不是你媽媽,而是你”。一句話,把我點醒。讓我想到在專注力課里聽到的一個猴子的故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專注,首先是安全。猴子如此,更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呢?

于是,今天晚上,我陪女兒睡覺的時候,與往日不同,我用手掌輕輕地撫摸她的腳趾,在撫摸腳趾的時候,她樂得呵呵笑,我給每一個腳趾頭安上音符“do re mi fa sol la xi ",沒想到女兒也隨著我唱“do do re re mi mi......"一直唱完了七個基本音級。

隨后,我繼續撫摸女兒的后背與肚肚,并且輕輕地告訴她:“媽媽摸著寶寶的背,媽媽摸著寶寶的肚肚”。這時,黑暗中,我看見女兒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感受著我的撫摸,更讓我驚喜的是,她側身,用雙手緊緊擁抱我,嘴里輕聲地念著:媽媽、媽媽、媽媽......每聲“媽媽”之間隔三秒左右,每聲媽媽都叫得很清楚,叫了8聲“媽媽”。然后慢慢轉過身,漸漸進入夢鄉。

激動的我,真的感受到孩子與我,通過正面管教的肌膚接觸的方式,產生了心靈的鏈接。我總算可以為這個虧欠的分離,彌補孩子在心靈上受到的創傷。一歲的孩子,這么小,都知道主動緊緊擁抱,不停的喊著“媽媽”。這就是生命,這就是教育里的:激揚生命。在糾正行為前,一定一定要先與孩子建立鏈接,鏈接才是一切的通行證。

為師者,父母心,通過與孩子親密關系的修補的這件事情。也警醒了我,作為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方式與方法。

冰心說:愛就是一切!今后,我要用正面管教的理論與工具,好好踐行這句教育的真理!學習,不停止,永遠在路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