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入「不寫就出局」007行動之前,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如下:
A. 對寫作技能的打磨,時斷時續,根據以往經驗,有環境的壓力/鼓勵,我更容易堅持且成績還不錯 [1]
B. 學習運營「學習社群」(育兒育己365行動),實戰學習效率更高 [1]
C. 去鏈接更多的人 [1]
D. 資金投入,可以承受 [0/1]
這背后的方法論是:
a 羅列篩選條件
b 為每個條件的重要性打分(1-5),然后重新排序
c 考慮每個條件的必要性(0或1),即要么必要要么不必要
d 第二天再花30分鐘的時間仔細過一遍
e 重要性很高的選擇,步驟4重復更多次
分析完之后,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是啊,用這種方法做選擇,徹底終結了一切可能的關于此事的糾結。
人為什么糾結,因為價值觀不清晰,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
而價值觀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
然后,我內心的聲音是:還我二十多年的糾結。。簡直不能更尷尬。
不要因為“上輩子”(七年就是一輩子)的對錯,而放棄“下一輩子”的成長。
馬上付諸于實踐,就是對于過去錯誤的最好彌補。最好的改正時機就是現在。
當然,這如果尷尬了,很有可能還有更尷尬的在等著我。。恩,真的有。
現在一切的尷尬,最終都是當初自己選的。
我們總在強調努力、堅持等品質,卻從來沒有認真地想過“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的我,明明知道選擇比努力重要,但卻似乎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或者說不知該如何認真對待選擇本身。「選擇」任勞任怨地努力、苦哈哈的堅持,「選擇」遇事亂糾結而不是深入分析、深入思考,「選擇」放棄選擇、隨波逐流等,這些在現在看來,無論如何都是下下策的決定或「選擇」。
太多人在選擇這件事情上投入的精力太少,以至于還沒開始努力,就已經確定了失敗。
有時候吃一些虧反倒是你獲得其他好處的前提,而且在這樣的“吃虧”和“占便宜”的博弈中,你會逐漸明確一個問題:什么對我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的取舍,才會凸顯出某一樣事物的價值。你也才能夠在關鍵時刻,真正知道應該如何做選擇。
人生什么最重要?選擇最重要。人生的頭等大事只有一個,“選擇”。
那么,如何避免「遇事亂糾結」?
保持記錄,很可能是解決絕大多數人「遇事亂糾結」的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仔細記錄每個選擇的過程。
選擇能力不是天生的,肯定是平時一點一點鍛煉出來的。
那么,怎樣才是「認真對待選擇」?
關于選擇更深入的方法論是:(一)添加必要的條件;(二)嚴格按照最必要的條件去篩選。
篩選必要條件(深入思考,想到那些必要條件)和用條件嚴格篩選(足夠苛刻),這就是在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次選擇。。我想成為一個很認真很嚴肅很深入地對待自己的選擇的人,尤其是對待重大選擇方面(專業、工作、婚姻、創業/投資項目等)。。
但實際上,不論這個選擇是由誰做出的,最終承擔后果的人都只有你自己。所以為什么不好好打磨自己的思維能力,自己來做這樣重要的選擇呢?
高質量的選擇者,不是「什么都想到了」,而是盡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條件」。
我們最終都要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所以,即便選擇正確了,最終也不一定成功,但勝算更高。
最近一段時間,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總是在忙忙忙 >> > 焦慮焦慮焦慮,然后繼續下一波的忙忙忙 >> > 焦慮焦慮焦慮,循環往復。。既然生活中選擇最重要,那就要給自己多多的選擇的機會!!既然學習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美好,而只有行動才能帶來切實的改變,那么選擇學習更要選擇實踐,選擇在行動中思考提升,讓更多的細枝末節展現出來,進而獲得了更多的選擇的機會。。
不斷學習讓自己擁有更清晰的價值觀,不斷踐行讓生活發生一些切實的改變。
鍛煉選擇能力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一定要保持耐心。
在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之前(到時候感覺就靠譜啦~到時候篩選標準就明確堅定啦~),這份耐心需要一直這么保持著。我想保持耐心的正確姿勢有:記錄每一次選擇的過程,一次一次優化自己的選擇,看得到微小變化、懂得激勵自己等。。
把知識翻譯成行動
以上是我對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第35周話題“關于「選擇」的方法論”的踐行。此刻的我還在「做到」的路上,希望這是一篇有生命力的文章,字里行間滲透著我的生活,生活也終將因為這些文字,發生改變,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