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停更了5個月。
從去年12月份進入簡書,到今年5月底停更,整整半年的時間,寫了12萬多字。
但,一停就是5個月。
停更,剛開始是一個偶然,現在想想,更像是一個必然。
寫作,愛你,有時卻力不從心
首先是身體的不適。
在簡書寫作的半年,我承認自己身體有些透支。
早晨醒來,就想寫文的事,不是看簡書上自己文章的評論、點贊,就是開始寫提綱,甚至直撲電腦,早餐也兌付著吃;上班不能踏實安心,經常走神構思文章;晚上從單位回來,又是趕緊寫文,有時候寫到很晚了,卻還興奮得睡不著,為一些字詞句傷神。
這樣的寫作,注定是不會長久的。要知道,一個70后,身體是經不起這么任性的。
二是對自己能力的懷疑
5月份,寫作被一件極端的事情打斷了。忙亂了一段時間后,我也斷斷續續劃拉了一些東西,但最終都沒能成文。
停下來,忽然感覺自己積累的東西已經被掏空了。
6月份,我有意識地參加了《短篇小說》的《大咖點評團》活動。把上過首頁的幾篇小說讓大咖們點評,雖然,也得到了一些肯定,但是通過評委們專業的點評,我感覺到了自己的差距,甚至不知道小說中描寫和敘述的區別,也不知道什么所謂的人設,只是按著自己的感覺去寫,完全是一種自由自覺的創作狀態,要進步還需要更多的專業的訓練和探索。
越想要提高,卻越不知該怎樣寫起,這種沮喪感讓我想暫時放棄。
再一個是,朋友圈傷不起。
不知道其他簡友有沒有被身邊的人誤會的經歷。我們寫文的人,尤其是剛開始寫文的人,誰不是從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寫起呢?特別是一些能讓你有興趣寫成故事的人和事的原型,都是很典型的,甚至,我們往往要把好多人的事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或者在一個故事里集中暴發一系列的矛盾。因此,身邊的人看了文章,總能找到某個人或多或少的影子。
這樣的文章,你敢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嗎?
即使不發,都不能避免矛盾。有的人拐彎抹角看到了文章都要對號入座,一副受傷的樣子,甚至有人在朋友圈公開對你進行人身攻擊。這樣的事,說來可笑,但曾經讓我對寫作這件事有所恐懼。人本身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局限,誰愿意自己被放大到世人面前?
我很矛盾,我也想只寫一些唯美的文章,甚至找出了自己10幾年前寫的一些小文。那時候筆下的世界,是唯美的,看親情、友情、愛情,都帶著絕對。現在再看,除了懷念當時的快樂,卻再也寫不出那樣的文字。
歲月,讓人成長。我感受到的生活不再只是風華雪月,曾經熟悉的同齡人,差距正在拉開,所謂的幸與不幸真實地發生在我的生活里。發小被診斷為癌癥晚期,最好的同學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變故,曾經以為堅不可摧的親情原來夾雜著太多的功利和算計,在努力地發現人性之美的同時,我也更加關注真實的人生,想通過寫作思考更多的人和事。
我也更敬佩那些知名作家,寫作不僅要有才華,更需要勇氣。作家的光環背后是更深的痛苦和孤獨。
仔細想想,那個知名作家是有秘密的?甚至連帶他們身邊的人,都是透明的,他們的愛恨情仇都被放大解讀。最有名的惡人當屬張愛玲的繼母了吧。張愛玲筆下那不合身的舊衣服,那有名的一巴掌將她形容成了一個典型的黑心后母。
這個女人活到80多歲,仍然有人問起她當年那因為張愛玲而轟動的一巴掌。這個銀發叢生的老太太輕輕笑了,淡淡回應到:“張愛玲成了著名作家,如果是受了我的刺激,那倒也不是壞事,惡名罵聲沖著我來,我八十多歲了,只要無愧于心,外界的惡名我認了,一切都無所謂的。”
在我看來,多年以后的云淡風輕是真的,但我們也應該能想到,當時,這位后媽肯定吃了張愛玲的心都有了。
老人們常說,說得嘴上,寫不得紙上,如果不是因為文章,張愛玲也不至于和許多人的矛盾都不可調和吧,她的成名,她的透徹真實,注定了她在塵世既無親,也無友,大家都習慣了溫情脈脈,最難直面的是真實的自己。雖然,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但也不足以被她寫入筆下的“壞人”寬諒。
有一段時間在聽蔣勛細讀《紅樓夢》,在他的解讀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曹雪芹對每一個角色的悲憫。我由衷地同意,作者寫作的本意可能是這樣的吧,塑造一個角色的出發點確實是出于一顆理解和悲憫的心,最起碼是承認存在的合理性的。如果身邊的人和事對你都沒有觸動,怎么去寫東西呢?不過,再過10年,對人對事的感悟和看法可能又會是一個全新的境界了吧,那時候,我可能能寫出格局更高的文章。
寫作,也是一個三觀不斷成熟的過程,讓寫作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寫在當下吧。不要讓任何事情,影響了自己的寫作,特別是為不值得的人和事。
長時間不寫,我卻更累了
“對活著比對寫文章重視”
在停更的五個月里,我其實是放不下的,我依然在關注著簡書,也知道簡書上大咖們的各種寫作班,有時候,我還是蠢蠢欲動的,但總從心里打不起精神,沒有了初入簡書的那種激情,只把單位的日常工作應付了。
之后是一個長長的暑假,孩子一天在家,要照顧飲食起居,老人會來往走動,我沒有自己的空間,其實是我給自己一個放棄文字的理由,愛你,但力不從心。
那一段還讀到了馬東寫阿城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話是這么說的“面對阿城,王朔也曾松了口氣:“這個人對活著比對寫文章重視,幸虧如此,給我們留下了活著的空間。”
我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臺階,“對活著比對寫文章重視”,我應該以這樣的心態來對待寫作,先好好生活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家庭,關心股市和早餐,開心地為孩子為家庭做一切瑣碎的事情,我去旅行,我刷朋友圈,甚至下載了以前很不屑的B612,拍幾張美圖,朋友圈發幾行小感悟,我想讓自己輕松起來,一副認真生活的樣子。
這樣的日子,真的輕松嗎?
孩子開學后,一天怎么也有3、4個小時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了,總是不自覺地拿起手機,投投票,點點贊,評評文章,打打電話,和朋友吃吃飯,和孩子聊聊天,家人忙時還很失落。
忙亂中其實什么正事也沒做,但常常晚上11點還沒有睡下,半夜也會不定時地醒來,而且有時候醒來,便久久難以成眠。第二天也沒有好的精力,勉強草草應付日常而已。
最重要的是,雖然,堅持業余寫作那段時間的力不從心沒有了,腰酸背困減輕了,但是,完成了一篇文章以后的那種興奮感也再沒有了,平平淡淡地,駕輕就熟的工作,波瀾不驚的生活,我感覺到了自己萎靡不振的精神世界。
有一天,半夜醒來突然想起多年前鐵凝的《玫瑰門》里的叩問:“我睡覺是為了養精蓄銳殺向那醒著忙忽著的一切,還是我忙著其實是為了高質量的踏實的睡眠呢?”這樣直指心靈的文字,在多年以后的今天卻讓我警醒了。我感覺到自己真實的內心渴望。除非生活讓我忙碌到肉體不停地勞作直到筋疲力盡,要不,我的靈魂會永遠敏感和痛苦著,不得安寧。
我還是要寫的,否則我會更累。
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吃著老家帶來的月餅,忽然想起自己4年前寫的一篇小文——《我的桃榴榴》。已經晚上10點多了,我還是在電腦里翻了老半天把它找出來,簡單編輯了一下,掛在簡書上。說實話,這篇文章,我都沒有勇氣在簡書寫作群里轉發,也沒有計較它能上什么樣的專題。我感覺自己仿佛是戰場上的逃兵。
但令我感動的是,文章掛出后,還是有兩位簡友在第一時間關注了,并且給我留言,問我為什么不寫了。我回復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忙亂,這個理由既成立,又有那么一點牽強,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惰性持續發作”了吧。
遇到“無戒365天挑戰營”
就在我將自己的問題慢慢化解,熱血逐漸恢復之時,無戒365挑戰營來了。
那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鳴老師轉發的鏈接,是無戒老師要開365天挑戰營了。
我心動了。
是不是自己就是一個不夠自律的人?需要來自外界的壓力才能做點事呢?我不敢再思考,怕仔細考慮后自己又會想到面臨的困難和不能堅持的理由,先報名吧,也許,這是最好的開始的契機。
報了名,進了群,我看見有簡友已經開始打卡了,我卻遲遲動不了筆,客觀上是休息了8天,單位有些忙,每天回家就晚上8、9點了,但我知道,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自己其實一直沒有想好要以怎樣的定位去寫,去重新開始。
在簡書寫作的日子里,我其實不夠自信。我懷疑自己,我也沒有勇氣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在簡書寫的東西,總是覺得,能不能堅持下去都未可知,即使堅持下去,也不一定能寫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但我知道,自己依然愛著,意識到這一點,我還能感覺到幸福,盡管,這是一種帶著疼痛的幸福。
這一周的時間里,我雖然什么也沒寫,但因為想寫的意識又復活了,看文章看事情的我又開始變了。我有意識地減少自己刷朋友圈的時間,并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開始早睡早起,上下班少開車多步行,節省專門鍛煉身體的時間。我給自己做了一個規劃,一周五篇文章的話,我要寫些什么,以前寫的類型是否還要繼續或者干脆放棄。
一切都在從容有序地進行著,為了這一次更加長久的出發。
我是很幸運的,在每一次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契機,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進入無戒老師的訓練營懵懵懂懂地,好幾天都沒回過神來,但是,無戒老師很有經驗的,還安排了一周的預熱課。通過三堂分享課,我非常感動。比比她們,這幾位美麗的女子,即將臨盆卻堅持日更六七千字的與君成悅,每周四天都要在學校值班到晚上10點的高中老師井底女蛙,還有稚氣未脫寫作卻已有小成的心碎紙人,比比她們,自己遇到的困難其實是可以克服的,關鍵就是要有一個好的心態,過濾很多庸常的瑣碎,先寫起來再說。
更為欣喜的是,加了無戒老師的微信后,看到無戒老師的公眾號“無戒大叔”上的兩篇推送,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寫下去的決心。
一篇是嚴歌苓的《寫作之癮》,文中提到,“別人勸她,歇歇吧,寫那么苦圖什么?”她說“我試著不寫,可是不行,就像沒醒透似的。一連多日不寫,就是一連多日半打盹兒地過活,新陳代謝都不對了。”,對我來她說,“生命一天不達到那個濃度、烈度,沒有到達那個敏感度、興奮點,那一天就活得窩囊。”我沒有愛寫作到如此境地,要不然,也不會至今還一無所成,但我能理解并相信她說的那種境界,因為癡戀,她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吧。
另一篇文章是JK不二子的《有時候堅持與否,都只是一種選擇而已》。如果說,嚴歌苓只是一種極致的標桿,那么,JK不二子的文章讀來就更加接近自己的心路歷程。文中有這樣一段說,“如果你停止寫作幾年后發現,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代替寫作在你心中的地位,沒有什么比寫作更能讓你興奮、感動、激發想象力和靈感。那么,先生,我恐怕你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堅持。”
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這么多年,走走停停,工作崗位也換了四五次,但還是在做與文字有關的工作時最有成就感,也最開心,對于寫作這件事,我想,我終究是放不下的了
我知道,我要重新開始了。
今天早晨,聽了無戒老師的第一堂微課,非常好,她講到的都是我們這些人遇到的問題。愛文字又走走停停,今天,我應該向她說得那樣,建立足夠的自信,先再次寫起來,方向比速度重要,速度比完美重要。做比想來得更有用,文學其實也是遺憾的藝術。
現在,我已經沒有了年少時的自責和悔恨,年歲日增,我更加能理解自己的堅守和放棄,也包容自己有時的量力而行,接納自己的懷疑、猶豫和種種的不完美。
我愛寫作,也愛自己,愛生活,愛家人,我還有一份對職業的擔當。
因為愛,因為想走得更遠,在寫作的路上,我會更加的從容。
謹以此文,致又將重新出發的自己,也和文友們共勉。
無戒365極限挑戰營? 第1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