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不見什剎海

出了南鑼鼓巷,走一段人聲鼎沸的商業街,在鼓樓大街上走一小段,就是煙袋斜街,吸了這袋幾百年的煙,就到了連著前海后海的銀錠橋,這兒是老北京的內城,除去作為象征的故宮中南海,這里才是老北京結結實實的心臟——老舍筆下的四世同堂,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云,張恨水的金粉世家——都在一層一層的胡同里包裹著。

大學以來每次到帝都都是在初春時節,四下都還是光禿禿的,風里邊兒已經少了許多尖銳的東西,衣服穿得有點兒薄,入夜走在路上有時候會打個哆嗦,可是那里邊兒到底還是有了讓人振奮的東西,可以幻想的美好面前,說什么我都是愿意相信的。

北京是有記憶以來的遠行第一站,90年代最后的幾年,北京西站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亞運會的亞洲雄風還唱的我熱血沸騰,它在我眼里就是最俊最帥氣的那個,高度足夠挺拔,歲月流駛只是讓它更有涵養。北京是一座萬象的城,一座不斷更新的城,在腦海里是超越想象的。

奶奶是共和國的供銷系統內,那會兒總是要進京選購,飛鴿大梁的自行車、四大件的縫紉機手表,一談起首都就是一個下午,那會兒帝都還只有一個CBD,東西長安街,一路東單西單王府井,但好像就是說不完,最好喝的東西好像就是豆汁兒酸奶北冰洋,最好吃的就是稻香村糖葫蘆爆肚兒,講到最后就是明清野史政治秘聞,北京城的每一寸土都是故事。

高中有了身份證的時候,對各種背包客沙發客的旅途充滿了向往,還沒有如今青年空間這類的亞文化,青旅還是最佳選擇,吃喝不在預算之內,有來有回有地兒住就成。關于北京的大學,五道口永遠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對一個高中生而言——即使五道口還沒能成為宇宙中心——一座厚德載物的清華,一座紅樓飛雪的北大就夠了。

歷史上下五千年,到了最近的百二十年,北京城里的青春都是荷爾蒙最足的,不管是帶著京味兒的小說,還是鏡頭里掙扎而無可奈何的光影,都是一劑猛藥,我要是生在那時候兒的北京,日子總比現在有意思吧。

高峰期排著四百來米的隊在五道口地鐵站搭地鐵的時候——才意識到愛上的是主觀里的北京,是那個林語堂老舍眼里的北京,是姜文王小波記憶里的北京城。他們是真的心疼,在異化的世紀里看著被異化的北京——一個遺忘跟懷念的年代里的通病。

忘記也許是一種解決辦法。

我說懷念是回不去的意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有關于羅子君《我的前半生》已經劇終人散,卻依然是這幾天朋友圈、豆瓣、知乎上的熱門話題。 追劇的人,似乎除了hous...
    劉小木閱讀 294評論 1 1
  • 叢銘 / 文 |NO.1| “糟了,今兒喝的又有點多,回家老婆又該嘮嘮叨叨了。嗝……真煩人,個老娘們兒懂個屁,整天...
    叢銘閱讀 1,363評論 93 54
  • 今天,很意外的讀了一首賀鑄的詩歌《芳草渡》,對于詩人我沒有多少的了解,只是知道他是宋朝的詩人,據說他長相奇特,長身...
    longlong8612009閱讀 39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