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和總是遇見渣男的人其實區別不大,一個是作踐別人,一個是作踐自己。
《11個男人對心理師說》,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戴維·蘭森和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布蘭迪·恩格勒合著的一本心理學書籍。本書通過對11個男人情感問題的咨詢、溝通、診療,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男人們在欲望與愛情之間做選擇時的想法和行為,窺探了男人們在現代親密關系弊病背后的真實情感以及他們的真實動機,也從女性視角更加全面地揭示了兩性之間的情感問題,啟發我們正視愛、學會愛、擁抱愛。
一、你并不真正了解男人
男一號——“花花公子”戴維
戴維是金融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他的女朋友是職業模特。他又高又瘦,身強體壯,個性率真、陽光,優雅有風度,待人有禮有節,很有紳士派頭。他總是身著昂貴的西服套裝,一派優雅淡定的樣子。
“我女朋友真的很漂亮,”他說,“她個頭很高,一頭金發,身材高大,有結實的腹肌。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竟然背叛了她。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她晚上出去工作,我就跟朋友們去喝酒,期間我們會比賽搭訕別的女人,收集她們的電話號碼。誰收集的電話號碼多,誰就贏了。”
這樣一個花花公子、情場老手,對自己出軌的事情不以為意,對女人貪得無厭。對任何女人而言,他都是個令人恐懼的惡魔。
戴維這樣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英俊瀟灑,“紳士”多金,身邊不缺女朋友,但總是頻繁更換。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把追求女人當作游戲,把吸引女人、征服女人作為自己炫耀的資本。我們鄙視并唾棄這樣的“渣男”行為。
然而,這樣一個人,走進了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心理師布蘭迪通過問詢和引導,打開了戴維的內心世界,發現了戴維的癥結所在。他家里人個個都很優秀,個個都很有才干,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要么是易焦慮的完美主義者,要么會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抑郁。
他之所以背著女友,搭訕異性,沉迷女色,原因竟然是他內心對愛、信任和被認可的極度需求。他將女人視為滿足自己需求的事物,不斷找女人,借此滿足自己。他需要獲得女人的肯定,從而獲得他認為的愛,那樣,他才會高興,才會感到自豪。他努力向其他人證明自己的魅力,卻忘記了自我,迷失了自我。
男二號——“玻璃心”的安東尼
安東尼是一名法裔音樂家,他非常性感、迷人,卻因一場情感變故而心碎。他是個藝術家,態度和行為都很新潮,而且他還很多愁善感。安東尼有大吃大喝、開車出游的習慣,只要有機會,他總是迫不及待地出門。
他在巴黎長大,從小母親就對他缺乏關注,導致他沒有安全感,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獲得生存必需的東西。他學會了瘋狂揮霍,總是擔心自己得到的不夠多。他忽略身邊人的感受,只想著自己的期待。這樣的人不懂愛,不懂為他人付出愛,只會索取愛。他認為女人要么是天使,要么是惡魔,這種對女人不友善的態度,其實反映了他對愛的渴求。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發現,“渣男”種種行為的本質是內心缺乏愛,渴求愛,卻又無法正視愛。
二、我們都要真正擁抱愛
1.男人篇——認可自己,找到自我
如果你能從心底里感受到愛,那你就沒必要從別人那里索要愛了。
要讓“渣男”不再“渣”,首先要讓他們過得充實,接受自己,欣賞自己,認可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
正如戴維一樣,他把自己交給了別人,想讓女人們承認他有魅力,不過即便女人們真的那樣認為,他還是覺得不滿足。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雖然他總在努力獲得別人的愛,但他始終是個輸家。然而,他不能永遠根據他從事業、外貌、經濟狀況、家人和女人那里獲得的贊賞及肯定來建立自我價值觀,因為這些帶給他的支持并不會長久。他的外貌會隨著時間流逝而產生變化,經濟狀況也不會持續良好,女人們也可能離開他。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
要讓自己過得充實,必須學會自我支撐,必須先接受自己、欣賞自己,然后不斷地自我探索。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戴維開始探尋自我,尋找生活中能夠激發他積極性的事物。他開始嘗試從舒適區里走出來。閑暇時他開始學彈吉他,不再去酒吧搭訕別的女人,他開始讀書,還會去博物館參觀。他不斷發現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樂趣,學會了愛自己,不再需要通過他人的肯定來認可自己。
2.女人篇——愛自己,不卑微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
本書的女主角,心理咨詢師布蘭迪也講述了自己的情感故事。她的男朋友拉米,久經世故,從小在難民營里長大,現在擁有一處商業房產。他20歲出頭的時候移民到美國,如今40歲,已經退休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旅游。然而,他是有婦之夫,盡管已分居,但并未離婚。而且,他的婚姻是一種赤裸裸的利益交換——為了金錢。
布蘭迪和拉米來自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經濟條件,擁有不同的文化傳統,甚至布蘭迪的母親也認為他們“門不當,戶不對”,但是,他們相愛了。布蘭迪甚至為了拉米,為了融入他的朋友圈,努力學習他的方言。然而,事實給了布蘭迪一記響亮的耳光。當她為愛放棄一切,退掉租住的公寓和工作室,收拾行李準備奔赴拉米時,拉米讓她大失所望。
“也許我該跟你簽份協議,聲明我不在經濟上支持你。”他支支吾吾地說。
布蘭迪沒有從此沉淪,“我為我的勇敢和對愛的堅持而自豪,雖然我并沒有完全理解,但每一次付出愛都讓我看得更清晰、更長遠。”“我不會厭倦,不會憤世嫉俗,這不是我的風格。我仍然喜歡浪漫。”最終,布蘭迪在洛杉磯繼續心理咨詢問診,也嫁給了自己愛、也愛自己的男人。
對于女人來說,保持精神獨立很重要,與其坐等一個好男人的到來,不如先行動起來,讓自己值得被擁有。
一個聰明的女人,會把時間用來做有意義的事,比如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讀書和運動等,這也是一個優質女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一個內外兼修的女人,只能讓渣男望而生畏而不敢輕易招惹。女人,只有豐富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才不會被“渣男”所吸引。
3.父母篇——愛彼此,愛孩子
很多人的愛情觀都是童年時期開始形成的,父母之間的關系、父母對子女的態度都會鏡映成子女的愛情觀,進而影響他(她)與伴侶的關系。安東尼的母親對他太挑剔,太嚴苛,導致他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
安東尼對女人的態度,根本上源自于母親對他的忽視。這也讓我們反思自己的教育觀,最幸福的家庭示范是爸爸愛媽媽,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鼓勵孩子,關愛孩子,讓孩子找到自信,找到自我,享受愛,學會愛!
父母恩愛的話,家庭環境也是很輕松融洽的,因為感受到父母無處不在的愛,增強自身歸屬感,充實自己的安全感。父母恩愛的表現會給孩子樹立一個模板,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個和父母類似的習慣行為,這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愛情觀,促進人生幸福。
每個人都需要愛與被愛,要學會愛,就要學會承受愛帶來的痛苦,關于愛的一切都有美感和傷痛。我們可能因愛而受折磨,但我們仍然需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