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無意中翻看照片,那段美好的行走又浮現在眼前。玉門關——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 ? ?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就是王之渙曾百般留戀的玉門關,一首《涼州詞》,傾訴出他無限衷腸。未到玉門關之前,對它的了解僅止于此!
? ? ? ? 去年十月,滿懷望穿秋水的渴盼,有幸目睹“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情,于心底沉淀下一份念念不忘的懷想,一份割舍不下的牽腸。
? ? ? ? 還記得,那天艷陽高照,我們下車第一件事是脫去了厚厚的冬裝,支著太陽傘企圖阻隔略顯刺眼的陽光,墨鏡里“玉門關”三個字赫然醒目。便迫不及待地走在黃沙鋪就的小路上,去觸摸,去感受,去擁抱,去瞻仰……
? ? ? 黃沙漫天中,游人之多,仿佛當年出使西域的大隊人馬在浩浩蕩蕩中前行,頗有一番“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意味。 隱隱中,似乎還能聽到絲綢之路上那如夢似幻的駝鈴聲聲。目之所及,是一望無際的風沙,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堡,聳立在戈壁砂石崗,和著充滿生機的沙生植物,藍得像剛洗過的天空與遼闊的大漠,共同演繹著攝人心魄的壯美。
? ? ? ? 腳下的土地,在遙遠的古代,不過是個關隘。西漢時西域的和田美玉,從這里進入中原,于是便有了“玉門關”這個美麗的名字。如今,眼前卻只剩下被歲月無情風蝕的遺址,于百轉千回之后,成為行行旅人睹物思史的別致景觀,想必,誰經過,都是輕輕地喟嘆吧。
? ? ? ? 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獨一無二的玉門, 帶給人們依靠和安全,雖然春風不度,可那偉岸與挺拔的姿態,依然讓人心生敬畏。在這個早已荒廢的關隘中,除了淡淡的悲壯,還能感覺到的,便是它鎮壓四方的氣勢。荏苒時光后,那厚重的土墻內,是否還沉睡著當年將軍征戰的鐵蹄之夢?或在某一片冰涼的夜色中,是否還有一絲細嫩的折柳為誰獻上?遙想中小心翼翼地伸手觸摸著關上的塵土,似乎觸動的是一曲經久不蓑的歷史樂章。羌笛、駝鈴,馬蹄聲雜糅在一起,是歡樂?還是悲歌?
? ? ? 如今的黃沙貧瘠,當年,卻可能是水汽氤氳,車水馬龍的繁華。慨嘆歷史的蒼桑變化,而今卻只能憑吊。時值清明, 在這個觸景傷情的夜晚,感懷無限,即使離開已久,依然惦念。不知今夜,玉門的上空是否有如練的白月光?已是三月,是否也有春風的眷顧捎來陣陣花香?是否也有踏踏的馬蹄跋山涉水喚醒你干年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