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我們都是由內而外配置資源。因為一開始我們的經濟是一種稀缺經濟,只要你能制造好東西,自然不愁銷路。但是走到了今天,我們必須要將配置資源的方式進行逆轉,要以心智為核心去配置資源。
任何一個企業,首先要考慮我們在顧客頭腦里的位置在哪里。這個位置,是針對競爭確立的優勢位置。這是一個企業存在的根本理由,也是唯一的理由。只有找到這個位置以后,我們所有的資源圍繞著這個位置去配置,才是有效的。
真正戰略學上定位的定義,就是在顧客頭腦里,針對競爭確立起一個優勢的位置。當你有了這個優勢的位置,企業所有的資源都必須去投入、攻上以至于壟斷這個位置。所以,每個企業都有一個基本的戰略任務,就是要去攻上上甘嶺。
每個企業都面臨一場艱巨的上甘嶺之戰,那就是你針對競爭在頭腦中的優勢位置。你要去把它拿下來,甚至要達到壟斷,只有壟斷了這個位置你才進入了無人區。攻入了無人區,這個企業才掌握了定價權。沒有定價權的企業,在一個競爭幽靈無處不在的世界里,是不可能存在的。
要判斷有沒有未來的一個唯一標志是:我能不能針對競爭確定性的優勢位置,能不能在這個優勢位置建立起主導的地位,劃成一個等號。只有攻上了上甘嶺,你的事業才算起步了,你就進入了無人區了,你就有定價權了。沒有定價權沒有壟斷一個定位的公司,都是沒有希望的。
社會整個心智空間,是為未來許許多多擁有定位的機會存在的。當你是一種同質化的時候,我們的頭腦是極其有限的。當我們如果能夠不斷地改變他的結構,創造一個個第一,一個個針對競爭確立的與眾不同的位置的時候,我們頭腦的容納量比我們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得多。
消費者從來沒有買過商品,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整個心理學基因只有三個字,叫“我以為”。我們要做的是幫助消費者進行:“我以為是對的,我以為是好的,我以為是好看的這個信任授權,幫它做一個確認。”
消費者所有的購買行為都是基于“我以為”,因此消費者的購買是“我以為”,我以為好看,我以為漂亮,我以為好吃,我以為值得,我以為劃算。而所有做營銷人只要做一件事,幫助他確認你的“你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