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強調更多的是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動。
人總會有產生負面情緒的機會,即使我們什么都沒做,什么都不缺,有時候壞情緒就是來的莫名其妙。
積極心理學可以幫我們調整對自身已有“資源”的看法。
雖然積極心理學強調接受、目標和希望,但不可否認積極心理學不能消除悲觀情緒。
探索自我
《無行動,不幸?!肥且槐娟P于自我關懷的指南型參考書。
它強調我們可以用更積極更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我們的當下的問題。
書里有大量的練習和量表用來自測以及測試自己當下的人生狀態。如果說恰巧你為某件事而迷茫,不妨試試看,或許我們對同一件事,能用不同的角度去對待。
不知道你是否贊同這句話,大多數的煩惱都源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中最讓我們煩惱的是應該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解決方案。
《無行動,不幸?!凡鸱至藗€體與他人的關系處理的模式,從自我出發,引導我們逐步認清自我,同時明白我們需要正視自我的價值,自我價值是一定存的,如果能夠正視自我價值的角度,應該滿意于自己,同時接受不同于自己的他人。
關系的建立
放下自我的關鍵在與看見他人,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實質是人與人的交流。
我們的大部分煩惱也來源于此。
無論是職場關系、親子關系、還是親密關系,都有不同的角度可以研究,向內研究我們自身模式,向外建立與他人的新模式。
接受曾經、體驗當下、憧憬未來是《無行動,不幸福》提倡的行動方向,書中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小技巧,供大家參考。
(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方向:在對待過去方面,主要研究滿足、滿意等積極體驗;在對待當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樂等積極體驗;在對待將來方面,主要研究樂觀和希望等積極體驗。 )
我們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無行動,不幸?!诽峁┝撕芏喾椒ǎ覀兛梢杂脕斫⒆约簝r值排序,找到人生終極目標。
在我看來,這些方法和理論有點像有用的廢話。
但它有它的價值。
原因很簡單,因為作者提出的理論也許有心人在任何一個心理學相關的文章上都能了解其中一二。
至于期中提供的方法當然只能“僅供參考”。我不期待從未見面的陌生人能根據我的自身情況提供針對性的幫助,相信作者也會認同。
而這本關于幸福要如何行動的書,為我們提供了方法作為參考,已經非常?有價值了。
所謂看見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無行動,不幸福》強調的是,行動起來,你會更積極。
誰難受誰改變
我們總要舍棄一些,然后強化另外一些。一旦有了好的反饋,自然注意力會轉移到好的方向,所以,這里一直在強調積極的反饋和體驗。
換句話說我們的一切煩惱來源于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煩惱之上。
如果你覺得有什么事情讓你難受,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我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自我實現的意義在于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前提是要確立自己真正的價值排序,然后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滿足。
查了下資料,發現國內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不算多,積極心理學的文化地域性更明顯。
它除了關注個體也關注個體的社會關系層面,而影響社會關系的因素中,群體主義文化和個體主義文化之間的差異挺明顯,所以東西方文化影響下的個體,對幸福感的定義有所不同。
《無行動,不幸?!愤@本,我覺得是本不錯的指南,發現自我正視自我,用自我關懷的態度積極面對自己的過去、當下以及未來。
說不定我們所謂的“心結”或許會因為其中提供給我們的某一個具體行動而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