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離職的同事給我微信,說她今天回來公司,并叫我告訴其他小伙伴。我第一反應就是,你回來就回來吧,為什么還那么大張旗鼓,說不說有什么關系。想完,我就完全把這個事情忘記,當然也沒有按照她的指示通知其他小伙伴了。
今天上午接近11:00,她再次發微信,告訴我她在哪里,問我又沒有告訴其他小伙伴她來的消息。我才想起,我忘了。于是,我走到那幾個小伙伴那里告訴她們,某某要來。一個小伙伴第一句話就說:“你現在才說,我帶飯了。我就當我沒聽過”。我說了句“好吧”,然后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我這才反應過來,前同事要我告訴其他同事她回來,是因為她和她們之前有約定,她再次回來時,她們請她吃飯。這時,前同事到了,正好路過我的辦公室,這時,上面說活的小伙伴跟她打了個照面,并說:“你怎么來了?”。“我跟她說過我要來的,她忘記跟你們說了”。“她不可靠啊,你應該跟我說的,我保證馬上轉告她們”。
我驚嘆,果然是說到做到。
我感受到,我心里的堵。這個堵是因為被指責通知時間延遲了。于是,我第一反應是找理由防御并想攻擊:她們不止一次,帶了飯還出去吃飯的。所以,這次她們不愿意請她吃飯,并不是因為她們都帶飯了,而是,她們覺得她們的飯與請前同事吃飯相比,她們更愿意選擇她們的飯。所以,她們根本就不想請這個前同事吃飯。
面對前同事的抱怨,我第一反應是告訴她,我上面的分析。
這個事情,給我的感悟是:
1、關于轉達信息。我這時,只是個信使,我只要原封不動的把信息傳遞出去即可。可是,因為我反應機制,以及思維干預,讓我徹底忘記轉達。
2、關于推脫責任與指責。第一位說話的同事,她說了一個事實:現在才說。我感受到的是,嗯,確實是,我做錯了。可是,我的第一反應是,我不舒服,我想攻擊。所幸,我退了回來處理情緒,而不是馬上攻擊。
3、關于人性,遇到問題,首先第一反應保護自己,把責任推出去,表現出來就可能是攻擊,指責。這馬上就會激發對方的防御,做出攻擊。這是人性,很正常的人性。只是如果沒有覺察,相互的攻擊就此產生,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也可能有人選擇壓抑,如果壓抑過后可以選擇合理的方式進行疏導,那么這個情緒就不會積壓。否則,可能長期壓抑攻擊的需求,攻擊背后是憤怒的情緒,當憤怒被壓抑到不可控狀態時,可能演化為對社會的憤怒,做出攻擊社會的行為。
4、此事,提醒著我,管住自己的嘴,不要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不指責,不評價,不抱怨。
這篇文寫出來,也許說明我對自己情緒的接納吧。在寫之前,我擔憂著,這么小的事情,卻引起自己的情緒而且企圖攻擊他人,這是否會讓人覺得我太小氣了呢?如果,就此,我選擇了不去處理我的情緒,就此轉移注意力,不去想它。其實,就可能長期壓抑,直到壓抑到潛意識。真正的勇敢是,能夠直面自己的不堪,自己的情緒,不逃避,不抗拒,不壓抑,如其所是地看著它,安撫它,讓它流動。
保持覺察,當知當覺---先知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