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規(guī)模遲到=殺傷性武器
最近,公司部門領導對本部門同事的考勤做了一個統計,結果非常不好:超過一半的同事一個月內有上班遲到情況,其中還包括不少員工甚至是部分管理層。
我在一家互聯網游戲公司上班,由于行業(yè)特性,競爭壓力大,市場變化快,業(yè)界很多公司都是996的工作模式,我所在的公司雖然不上6天班,但也基本上朝九晚五九。
我所在的部門屬于服務部門,但也存在這種情況。由于前一天下班較晚,間接導致第二天打卡上班的遲到概率增加。如果僅僅是個別員工如此,還不具有代表性,可怕的是整個部門有接近一半的人在一個月內有遲到,少的有一次兩次,多的則有六七次,這個情況就很異常了。因此公司部門領導特別提出來作為警醒。
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么多遲到呢?
拋開真實的工作強度來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內心的懈怠。
為啥這么說,因為絕大部分同事的遲到,都是5-10分鐘以內的。由于我們實行彈性上班工作制,(前一天晚上下班晚,第二天上班可以適當延后),所以有相當一部分遲到的發(fā)生在可以享受彈性工作制的次日:因為可以晚點來上班啊!所以心里的那根要趕著上班的弦不自覺的就松動了。比平時能多睡一會,有何不可?結果就在這3-5分鐘的當口,衍生了大規(guī)模遲到情況。
公司領導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給了一個方案:督促大家提早5-10分鐘來公司。活兒還是那么多,但是提前來公司,早點干活,那么晚上就讓你早點走,第二天繼續(xù)早點來。
這個方案可行度如何暫時不做評論,不知是領導威嚴還是大家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總之施行之后實際效果確實好了些,遲到的情況確實少了。
但這就是最終目的了嗎?我想,對于大多數上班族來說,一定有一個同樣的體會:如果前一天加班,第二天要上班的心情簡直比上墳還沉重!
可是,對于公司領導或者老板來說,才不管你加班呢,上班來的早才是來的巧。
2.
很多勵志故事告訴大家,要好好表現,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來的早不如來的巧。
你所做的事情一定要讓領導或者老板看見,不然就是白費功夫;同樣是考勤,你來的早,只能打打雜搞搞衛(wèi)生,你所有的成績都沒人看到。只有來的巧才是王道:客人來訪,你主動為領導端茶送水;上級來訪,你在電梯里面打個招呼;領導剛來,你忙碌的身影就像蝴蝶一樣翩翩起舞;領導剛走,電話就響了,你沖過去接到了一個重要的電話及時報告給領導....
是的,上面的例子都無可厚非,來的巧就是“會來事,能干事”的典型特征;可是來的早才更有機會抓住這些瞬間!來的早不也是來的巧嗎?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里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納初入股票經紀公司,為了大展拳腳,每天早早到公司開始打電話,每天完成200個任務,最終成為逆襲的代表。他要是天天遲到估計也就沒后來什么事了。
我有一個朋友A,做人力資源培訓,住在離上班地方很遠的地方,每天通勤時間都要3個小時,但是他起的早,來的早,每天在公交車上聽一聽電子書,整理一下當天的工作思路,每天提早半小時到公司,等其他同事來了,他已經干的熱火朝天了。早早進入工作狀態(tài),也是職業(yè)化的良好體現。不到半年,他就升職加薪了。
對上班族來說,來的早就是來的巧。天底下的老板也沒有誰不喜歡勤奮、早到的員工吧?關鍵是這種來的早的狀態(tài),讓你能夠從容面對一天的工作,多出來的時間更好的提升效率、提高自信心,滿足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