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央視看了一集《波生極樂天》,86版《西游記》的最后一集。沒想到最后一集,道出了一項真理:你想獲得他人一樣東西,必須得有東西來交換。
故事如下:
場景一:佛堂見如來
唐僧師徒來到了西天極樂世界,面見佛祖,來取經。
唐僧說:我是大唐皇帝派來取經地。
佛祖:你們大唐人多地大,人們不忠不義,罪孽深重,我這里有經可以解救你們。
唐僧說:求你賜給我吧。
接著佛祖讓兩個尊者帶著唐僧師徒,先吃飯,再去取經。
唐僧只說,我要經文,我的老大讓我來取經文的,求你送給我吧。
師徒四人,未曾做過什么營生,一路化緣而來,天真地以為,自己來到西天,人家就應該給經文。唐僧希望如來佛祖直接免費傳佛經。
然而,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天然的應該給你什么東西,你師徒千難萬險,是你的事情,我如來要不要授經給你,是我如來的事情。世上希望別人無償支持的人,不在少數。
場景二:仙果宴師徒
? ? 兩位尊者帶著師徒入席。席上,仙果琳瑯滿目、玉盤珍饈。師徒吃得高興,兩位尊者也是大口朵頤。結果惹得大圣不滿,把果子搶了兩盤不給尊者吃。兩位尊者好生尷尬。
唐僧取經心切,就催著去取佛經。
這里有點欺負尊者了,大圣認為尊者是來陪同的,不應該吃那么多,一般人心生不滿也就算了,誰曾想大圣居然直接把兩盤果子搶奪著,不給尊者吃。這是典型的打臉了。
大圣蓋世神通,連閻王都不放在眼里,所以也不知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道理。這么小氣的對待辦事的,辦事的怎么會全力幫你辦事?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要向戶部報銷軍費,跟吏官談好了,好處費八萬兩。然而,皇室下令不用報銷了,也就是說不需要戶部審核這筆軍費。這等于戶部不能卡住曾國藩的任何報銷。如果是一般的官員,要么就會黃了這八萬兩,要么會少給點,畢竟是皇上金口嘛。人家曾國藩不愧是半個圣人,談好的八萬兩,即便報銷不過你的手,我照給。
場景三:白手傳白經
到了藏經樓,看到佛經,唐僧師徒個個兩眼放光,欣喜若狂,悟空就催促著快點傳經。一位尊者說:經文從不輕易傳人,需要點“人事”,若都是白手傳經,后人當餓死了。
只有唐僧懂得,是需要給禮物。但唐僧卻說,沒有禮物。
悟空等人,卻覺得尊者是無理取鬧,你們大領導如來讓你給我們傳經,居然要收禮。而兩位尊者也堅持要收禮。一番爭執,唐僧的三個徒弟要拉著尊者找佛祖評理。兩位尊者互使眼色,同意白手傳經。
傳經之后,經過大鵬尊者化作神鷹,打翻經書,才被悟空發現經書是空白的。
白手,得,白經。
也算兩位尊者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對于唐僧師徒來說,算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我們常常見到想獲得免費的東西人,現在免費的東西也非常多。
不過免費的東西,一定伴隨滿足對方的目的,比如免費的電視節目,必然伴隨廣告。如果對方免費,沒有任何收益,這樣的產品必定沒有生命力。
你愿意花錢去聽一個高考狀元聽怎么學數學,還是愿意免費去聽一個沒上幾天學的人怎么學英語?這個句式,很容易辨識。但是,一旦變化成,你是愿意花錢去學習還是免費去學習,立馬有很多人選擇免費。
不過邏輯是,只有賺錢,才會有聰明人提供這個服務。賺的少,甚至不賺錢,聰明人是不來的。那么你免費獲得的,也將是品質差的產品。白手得白經。
我看過很多的知識類產品,最終我APP里面留下的只有《樊登讀書會》和《得到》,付費,但質量上乘。那些動輒幾十上百萬的用戶量,知識提供者獲益千萬上億,這才能吸引優質的人來提供服務。
場景四:佛祖亦貪財
戲到這里,唐僧師徒卻仍然以為只是傳經的兩位尊者作祟,于是打回佛堂,質問如來,大有告狀的意圖,指責兩位尊者亂來。
誰知道,如來卻說:我知道傳白經這事兒,經不可輕傳。以前有問高僧去誦經,只討得三斗三升散碎黃金,我說他們賣得賤了,叫后臺兒孫無從享用。
這就是領導的水平啊。
悟空果然悟性了得,說道:原來這貪財,是你打的頭。
最后,送了紫金缽盂,并承諾回去奏明唐王(出家人不打誑語),再做重謝,方換得真經。
這段演的非常戲劇,我們凡夫大眾認為,那高高在上、法力無邊的佛祖,不是應該給我們這些晚輩信徒門,提供佛經么?兩位尊者只是小蛀蟲,你佛祖大人應該免費提供給我們啊。然而,真相是佛祖也要錢財來維持這個場面。經書也不能白給。
我有個親戚,曾謀得一官半職,結果諸多親戚上門求辦事,似乎別人都可輕松辦得,一旦不辦,或是辦不好,竟惹得幾分抱怨。
不要去神圣化別人,你就不會用道德去綁架別人。
無論對方多么強大,即便如來,都并非不食人間煙火,跟對方接觸,都要懂得利益往來,禮儀往來。
不要覺得我弱我有理。無論自己多困難,即便經歷八十一難,都并非別人要施以援手的原因,困難是你自己的,與他人何干。
《西游記》這最后一集,跟前面降妖除怪的部分大不相同。
師徒歷經苦難,到達了自己的理想之地,取得真經。不曾想,最后關頭卻道出了“將于取之,必先予之”的真諦。比中間降妖除怪的部分,高超不少。
這里把前半部分有趣的分享一二,這一集后半部分也同樣精彩,回頭有空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