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年譜(161)】1938年,毛澤東45歲。
1938年4月20日,關于鞏固與發展晉察冀根據地問題,毛澤東和張聞天、劉少奇致電彭真、聶榮臻并告朱德、彭德懷,秦邦憲,指出:晉察冀根據地已大體建立,目前中心任務是鞏固和繼續發展。電報并對鞏固和發展根據地應當進行的工作和采取的政策,提出意見。
抗日根據地知多少
根據地,指的是據以長期進行武裝斗爭的地方,特指我國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
我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在敵后戰場上牽制了大量日本侵華兵力,不僅打亂了敵人作戰的前線與后方的劃分,形成了敵我雙方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還極大地調動人民群眾的抗日積極性,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全面抗戰期間,共產黨先后建立了16個抗日根據地。這16個抗日根據地是:陜甘寧、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山東、蘇浙、浙東、蘇中、蘇北、淮北、淮南、皖江、豫西、鄂豫皖湘贛、東江、瓊崖。(數據來自:韓廣富 曹希嶺主編,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么》)
陜甘寧邊區是黨中央所在地,在1937年之后成為全國抗日戰爭的指導中心,也成為全國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除此之外,發展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就是聶榮臻領導創建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聶榮臻初創根據地
1937年9月,八路軍從陜北東渡黃河,開入山西、河北交界的五臺山地區。9月25日,八路軍主力115師取得平型關、陽明堡大捷。
10月,八路軍總司令部離開五臺山,115師副師長兼政治委員的聶榮臻奉命留下建立根據地,展開游擊戰。其麾下有楊成武的一個獨立團、一個騎兵營(連長蔡順禮、劉云彪),另有兩個連及一批軍政干部,約二千人。他們迅速占領了晉西北、察南、冀東北多個縣城。
11月7日,晉察冀軍區于五臺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轄4個軍分區。隨后,軍區部隊粉碎了日軍2萬余人的 “八路圍攻”。
聶榮臻司令員:
同時,原東北軍的國民革命軍五十三軍六九一團,在團長呂正操率領下趁國軍南撤脫離五十三軍,建立冀中根據地。
在此地區大部分國民政府官員撤走或投降,晉東北區政治主任公署主任兼五臺縣縣長的宋劭文、盂縣縣長胡仁奎留下進行游擊戰。
成立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
聶榮臻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把人民群眾和各種抗日力量凝聚起來。
1938年1月10日—15日,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阜平召開,大會選舉了邊區政府——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這次大會的舊址即在今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中學院內。
參加大會的代表共146人,代表著邊區39縣的縣政府,一千余萬的民眾,代表著擁有120萬民眾的114個民眾團體,代表著全邊區的正規軍與民眾武裝游擊隊、自衛軍,代表著蒙、回、藏少數民族,代表著宗教界人士,代表著國共兩黨。
會上選舉產生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即邊區政府),并一致選舉聶榮臻、宋劭文、胡仁奎、張蘇、劉奠基、呂正操、孫志遠、婁凝先、李杰庸等九人為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委員。宋劭文為主任委員,胡仁奎為副主任委員,婁凝先為秘書長。邊區政府當時設有秘書、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司法等六個處。每處職權相等于省政府的一個廳。
這個委員會是敵后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
挺進冀熱遼,參加百團大戰
1938年5月,冀中人民自衛軍和河北游擊軍合編為八路軍第3縱隊,同時成立冀中軍區,縱隊領導機關兼冀中軍區,轄4個軍分區。在平西成立了八路軍第4縱隊(后改編為冀熱察挺進軍)。6月,第4縱隊挺進平北(今北京北部)、冀東,策應冀東20萬人民舉行抗日武裝暴動。
到1940年底,晉察冀軍區部隊在八路軍兄弟部隊配合下,多次粉碎日軍圍攻和“掃蕩”,取得齊會、陳莊、大龍華、黃土嶺等戰斗的勝利,并參加了百團大戰。
這時,根據地由察南、冀西、雁北發展到冀中、平西、平北、冀東,面積達20余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00萬,抗日民主政權擴大到80余縣,部隊發展到約10萬人,并通過學校和教導團培養了大批干部。
邊區政府遷駐城南莊
1939年11月,晉察冀邊區政府又遷駐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城南莊鎮西北五公里的花山村,稱花山舊址,為一三合院普通民居。次年秋,又遷往阜平縣史家寨鄉家北村,稱家北舊址。舊址為窯洞建筑,窯洞分上下兩層,共有窯洞35個。
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建筑位于阜平縣城南三十五華里的城南莊,舊址占地面積共1361.71平方米,均為土木石結構的平房
毛澤東指出,“晉察冀邊區是華北抗戰的堡壘”,是“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模范區”。
在抗戰期間,邊區軍民成立晉察冀軍區技術研究室,發展軍工生產,和日偽作戰32,000余次,斃傷日偽軍30萬余人,對抗日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此邊區軍民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等一系列游擊戰法,被中共中央譽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
1948年4月,毛主席率領中央機關從陜北來到晉察冀邊區阜平縣城南莊,居住工作了46天。期間,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審視度勢,調整了南線戰略,為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毛澤東在此居住期間,由于間諜報信,還招來敵機襲擊,這是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