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在一個公眾號上看到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姐關于跑步關于馬拉松的分享,然后看到她推薦的村上春樹的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看了電子書的前三章,決定買實體書。
可能是恰好自己也在準備跑步,所以看了之后覺得感觸還真是有相似的地方。為什么說準備呢,我現在還沒有辦法跑起來,大概2分鐘跑完就要緩一緩,所以,目前說是跑步減肥,更多的是在下班路上和跑步機上快走一萬步而已。
書里先是有一句話特別有哲理,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翻譯過來就是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這句話仔細想想,真是個中滋味無法言表,說多了又是一盆雞湯。看到這里我就覺得這本書有點意思啊,于是決定看下去。
最初初中看過村上春樹的書,還是因為書店里的暢銷書沖動購買的《挪威的森林》,那時候的我最愛韓寒那種憤世嫉俗的調調,《挪威的森林》說實話根本沒看懂。情節都已經記不住,就記得里面主角吃蛞蝓的惡心以及和三個女人之間的那啥的污污的描述(看小說絕對是讓人迅速了解世界的方式)。
2
跑題了,這次重新開始看他的書,發現自己好像是看進去并且能理解某些畫外音了。關于跑步關于寫作,他說了很多,感興趣的可以去買書看看。又一句觸動我的是:持之以恒,不亂節奏。很多事情都要堅持做,但是還要有合適的節奏,亂了節奏只會讓事情變得痛苦而難以持久。
學習也好,讀書也好,健身減肥或者護膚保養,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節奏,適合的才是完美的。關于減肥我覺得我也可以出一本書了,書名就叫《那些年減得肥,越減越肥》,我不僅沒有一個可以持之以恒的節奏,我還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堅持不懈。
書里說,對于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相關的事物,按照與自己相配的節奏,借助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極其高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我不喜歡節食也不喜歡絕食,我不喜歡健身房里洗漱換衣浪費時間,也不喜歡有損健康的藥物。對于減肥對于養生對于運動,我是感興趣的,而我適合的節奏,我大概好像現在找到了。
昨晚差點睡過去,感覺身體特別疲憊,但是當我想要放棄快走的時候,我的腦子里想的是,難道又要跟以前一樣放棄么?于是努力掙扎起來,快走加小跑之后,一身汗地滿足地看著計步器的數字,覺得也沒什么大不了嘛。為什么一周是七天?應該是因為7天就是一個堅持的限值,堅持過去就是下一個新開始,放棄了就不會再開始。跑步是,學習也一樣。不用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了,先7天把習慣保持住就很好了。
3
我現在大概是有點喜歡走路的,自己一個人走著,看著路邊的流浪貓和被主人帶著顛顛兒小跑的法斗,不自覺的就會笑起來,莫名其妙的開心。跑步機一身汗的下來,也會覺得身體好像打開了一樣,心滿意足。所以,喜歡的事情,才會堅持,不喜歡的事情,即使做了也沒辦法長久,這跟意志力大概沒有多少關聯,意志力再強大的人,做不喜歡的事情也是痛苦而不能長久。
今天和一個學生聊天,十幾歲的人自己規劃好了后面自學日語準備考級,將來學會調音配音,學會后期制作,每天堅持畫畫的夢想之路。本來我是想潑一盆冷水的,五十音圖都不會的人怎么可能自學考級,但是聽完他說的規劃之后,我突然覺得,我是已經沒有夢想的咸魚了吧,我在那個年紀,可沒有因為喜歡動漫而給自己規劃好幾年計劃的。即使學日語也因為不喜歡培訓班老師天天吹牛就放棄了。
有很多人可以自己堅持做到想做的事情,關鍵就是那個“想做”,喜歡做。不愛學習的孩子,壓根就沒辦法逼著成為天才。但是不愛學習的孩子未來就不如那些學霸么?事實也不見如此。
村上春樹在三十多歲開始寫作和跑步,三十多年過去了,現在還在堅持著,期間獲了獎跑了馬拉松,看著書的時候,里面對于跑步的各種描述讓人覺得還挺有意思的,是可以感同身受的那種。
所以,努力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努力找好節奏,堅持下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