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育兒探討,學生家長的教育經驗實錄,分享兒童教育的經驗,關注媽媽自身成長。
紅梅
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猶余雪霜態,未肯十分紅
小學教育,二年級男孩的故事
平平媽媽一直認為寫作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對作文這方面,認為孩子年紀還小,看書多了,自然會好。
寒假又要來到,平平媽媽最近在學校門口經常看到社會上各種寒假輔導班的廣告。昨天,聽到幾位家長在閑聊給孩子報了什么寒假班,平平媽媽按捺不住好奇也湊了過去。
“作文很重要,要從小抓。”“對對,我也輔導不好,就給孩子報了班。”……幾位媽媽都說給孩子報了作文班。
看來許多家長都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要從小抓孩子的寫作。
確實,即使不只看考試的成績,在社會工作和生活中,也處處離不開寫作,寫作能力是衡量一個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人文化水平高低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標志。平平媽媽一直認為寫作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對孩子作文這方面,認為年紀還小,看書多了,自然會好。
平平媽媽想到前幾天老師布置看圖寫話作業,這是最基礎的寫作練習,就把平平難住了。
趴在書桌上半個小時,平平也沒有寫出來,“我完全沒有頭緒”“我要求助”……在孩子的大呼小叫下,平平媽媽實在忍不住,放棄了讓平平獨立完成的想法,對平平一二三四講了起來。媽媽講得口干舌燥,誰知道等平平寫好一看,干巴巴三五句,要求的“想什么”“做什么”都沒寫。
“要不要也給平平報個寫作班呢?”平平媽媽聽了家長閑聊,心里在猶豫。
孩子寫作文,與觀察力、想象力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都有關,作文是培養孩子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途徑。
“媽媽在進步”認為,孩子寫作文和閱讀量有很重要的關系,但是也不完全只依賴閱讀。
孩子寫作文,與觀察力、想象力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都有關,作文是培養孩子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途徑。
孩子寫作文的目的:一是培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認識能力,二是培養遣詞造句、有邏輯組織段落的表達能力。
提高認識能力,就需要引導孩子對景物、人物、學校、家庭等生活中遇到的不同事物進行認真觀察,有了認識能力,才能充實寫作文的素材庫。
家長應激發起孩子的寫作興趣。培養觀察力有利于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開闊視野,發展智力。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要想寫好作文,要學會觀察。
孩子觀察事物容易東看一眼,西看一眼,沒有次序。家長要引導孩子抓住事物特點,按照一定的次序,有條理地觀察和表達。
只要孩子堅持多寫多練,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并通過大量閱讀來積累知識,積累詞匯,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表現方法、表達技巧,就能由易到難,寫出好文章。
“媽媽在進步”提醒練習寫作的妙招——寫日記。
寫日記以其自由、輕松的特點成為培養寫作習慣的一種便捷、高效的辦法。記日記就是把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圍的事情記錄下來。學習寫日記,可以促使孩子隨時隨地觀察周圍人和事,培養觀察能力,練習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平平的故事還再繼續。如果您想一起探討兒童教育的問題,請關注“媽媽在進步”。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質是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只有媽媽做得好,孩子才會成長得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