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歸來有感

今晚去參加了一個講座,關于上海石庫門的形成與空間組織性特征。一種類似真人圖書館的形式。主要是從石庫門怎樣發展起來以及其中串聯起來哪些社會現象,與當時社會環境有哪些聯系等。再談到了城市更新,專業建筑師的困境等。給我這個感性的人提供了一個理性的思路。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老建筑是不可再生的,保留老建筑不僅是保存了一份建筑樣式,保留了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情感承載體的保留。我更多的是從情懷,記憶等方面來考慮建筑的保護問題。當然我也不是說非要讓人把所有都保留,因為畢竟有些建筑年久失修,很不安全。但是就我個人來說我更喜歡實地情景再現地去回憶在此間發生的過往,而不是靠著幾張舊照片以及別人口中的述說來重現昔日。

石庫門為什么會死?個人覺得并不是因為它的設計不適宜人居住。而是制度以及一開始建筑的質量。建筑木質架構造成了房屋的使用年限有限。歷史原因造成了獨門獨戶一幢被分給了幾家人,太過擁擠。繁衍造成了一大家族住在一棟樓,而人的小富即安心理造成了后代難以通過打拼去創造更多財富去分開另住。所以不大的空間被越來越多的人填滿,過度消耗房屋的使用質量,侵犯了人與人之間的私密空間。都導致了石庫門里的人越來越不滿于自己的生活狀態。

我覺得現在的建筑師缺了點人文關懷,其實不是建筑師缺,而是開發商以及主導者缺。建筑師沒有自己獨立的設計主導權,被開發商的利益所左右。蠻可悲的。

另外,我們何時能有類似高迪一樣偉大的天才建筑師呢?

暫時想到這些,很不全面,太晚了,有點困了,要睡覺了!下次想起了再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因為2.3加入了新的layout,想快速體驗一下,故覆蓋2.2,結果新建工程一直卡在編譯的地方不動。 后來查資料才...
    風輕知道閱讀 106評論 0 1
  • 九年寒窗腹無華。 提筆墨,意難表。 嘆少年時,虛擲好時光。 時光苒苒,回不去,難再來。 深深思念寒作暖。 嘆命運多...
    梅紫吖閱讀 253評論 1 2
  • 終于,能夠心無旁騖的坐在校園里。離開校園五年之久,重新坐在這里,才知道這里的時光多么令人懷念,多么讓人留戀。重返校...
    eileen_li閱讀 45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