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的感覺就是,想念媽媽。不想還好,一想起來,眼圈兒就紅。歲月飛逝,本來人應該越來越堅強,我卻好似越發多愁善感。
這段時間天氣多變,一時陽光普照,一時暴風驟雨,前兩天還砸了幾下冰雹子,溫差變化極大,很容易著涼。很不幸的我感冒了。身上不帶勁兒,加上工作壓力大,不覺得垂頭喪氣,無精打采。近來有幾個晚上睡的極差,躺在被窩里就像身置冰窖里,渾身冷的發抖。一冷就要上廁所,回到床上睡不著,翻來覆去,一會兒又要去廁所,如此三番五次折騰,便知道今晚肯定睡不好,第二天要遭殃,就愈加煩躁。靜靜的夜里,不知時光幾許了。有淡淡的光從窗外透進來,我想,那是月光的寒輝吧?想起曹雪芹筆下的警幻仙姑,“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神若何?月射寒江”,不覺心下戚戚,那是一種多么寧靜悠遠,清寒入骨的感覺。躺著,聽著夜靜如銀的聲音,知道這種靜謐很快就會隨著清晨第一聲悠遠的鳥啼而消失。接著,萬物蘇醒,碌碌塵世將隨白晝再次降臨。我裹在被子里,緊緊閉著眼睛,耳朵卻豎著,帶著對夜和睡眠的強烈不舍,等待那第一聲報曉,等待鬧鐘響起,等待自己疲憊地從床上坐起,準備一天的工作。
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思念媽媽。這是無濟于事的思念,但我就是愿意閉上眼睛,回味那種最親昵的感覺,那個最溫暖的懷抱。從前在家,如果半夜醒來無法再睡,我會呼喚睡在大房的媽媽,一聲不來,又叫,再叫,直到媽媽被我吵醒,汲鞋過來,側躺在我身邊,把一只胳膊肘墊在我的脖子底下,另一只手臂還住我的身子。我往往可以立刻在溫暖和安心中入夢。再次醒來總是一個人在床上,廚房傳來媽媽準備早飯的聲音。現在的我遠渡重洋,已為人妻,工作已近五載,即將跨過而立之年,可能再也無法尋回小兒之時和媽媽那種肌膚之親耳鬢廝磨的自然之感,深夜夢回時也無法呼喚媽媽來到我的身邊。但我無時無刻愿意把這種思念留在心底,就像一泉甘釀,用以滋潤干涸的心田。
海外的游子啊,你現在可感覺到了,那種遠離家人的哀傷,那種“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孤寂!
所以,媽媽,不要以為我很少給你發微信,就是不愿意和你聯系。我心里時時刻刻在思念著你呢,只是我愿意把這種感情壓在心底,誰整天把愛啊愛的掛在嘴邊呢?而且,我也不喜歡成天使用微信,覺得難以表達我的感情。我大了,很多事情,特別是我遇到的困難,我不會像小時候那樣都和你倒豆子了,因為除了讓不明就里的你擔心著急,不會帶來任何益處。
最后用今天和同事說的一番話作為結束語:“我不會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我希望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我每周都可以回去看望他們。像我們現在這樣,遠離父母,一年見不上一次,這是為何,這又是何必?” 當初又何必選擇這樣一條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