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嘲鎖上學的時候已經(jīng)十歲了,為了能讓他上學,二姥爺三番五次地去他家,沒少費口舌。
? ? ? 上學那天,嘲鎖他爹給他理了個光頭,青色的頭發(fā)茬襯著白森森的頭皮,亮亮的很是顯眼。此后,嘲鎖的光頭成了他的一個標志。他用右胳膊夾著一個破石板,連書包都沒拿,眼神不再躲躲閃閃地像個惶然的小鼠,若看到有人盯視他,他會決然地把目光迎過去,冷漠卻凌厲,直逼得對方趕緊把目光投向了別處。
? ? ? 沒想到他會成為我的同桌。一聽到座次中嘲鎖的名字,我忽地一下站起來:“老師,我不想跟楊玉鎖做同桌!”
? ? ? ? 班主任姓陳,像株秀頎的紅高粱。她留著黑亮的獨辮子,皮膚白凈,一臉和藹。見我猛然站起,有些驚訝地問:“為什么呀?”
? ? ? “楊玉鎖是個嘲巴!”我話音一落,立即激起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 ? ? ? “安靜!安靜!”陳老師用黑板擦使勁敲擊著辦公桌,費了好大的勁兒,教室里才慢慢恢復了平靜。
? ? ? “你先坐下。不準歧視同學!排位不變!”陳老師斬釘截鐵地說。我繃緊了嘴唇,用眼睛的余光掃了一下嘲鎖。只見他咬著右手食指的指甲,左手在殘破的桌子上胡亂地劃著,也不知想劃些什么。
? ? ? 嘲鎖只安穩(wěn)地坐了一天,第二天上學就鬧出了動靜。那堂課是數(shù)學課,上課的鐘聲快響之前,嘲鎖嗖地一下沖到黑板前,搬起教凳放在了門邊,迅速拿起教桌上的粉筆盒踩著教凳小心地放在了半掩的門上方,然后敏捷地撤凳,回到座位上。數(shù)學老師一推門,粉筆盒嘩啦一聲砸到了老師頭上,把他的黑邊眼鏡砸在了地上。“噗嗤!”有的同學笑出了聲。
? ? ? 數(shù)學老師滿臉的粉筆灰,像個滑稽的小丑。他勃然大怒,彎腰抓起眼鏡。也就是從那天起,我們才知道數(shù)學老師戴的眼鏡沒有鏡片。此后,他再也沒戴過眼鏡。數(shù)學老師咆哮著:“誰?誰做的?給我站出來!”
? ? ? “哈哈!”嘲鎖笑得前仰后合:“劉老師,是我!”
? ? ? ? “你給我出去!”數(shù)學老師顯然氣壞了,全然沒有了夾著書本在校園漫步的斯文。嘲鎖竟然像個大義凜然的英雄,昂首挺胸地從教室里走了出去。數(shù)學老師看他得意的模樣實在忍無可忍,沖出門去飛起一腳將他踢倒在地。嘲鎖一聲不吭地爬起來,撲打了幾下身上的塵土,沖教室里望了望,之后果斷地站直了,仿佛是一桿筆挺的秀竹。
? ? ? 下課后,同學們議論紛紛:“這家伙是不是真嘲?”
? ? ? ? “我倒覺得他很不一般?!鼻耙惶爝€揚言給嘲鎖點顏色看的廣北,語氣里竟有種由衷的佩服。
? ? ? 我也覺出了嘲鎖的變化。他的目光不再木然地盯視一個地方久久不動,而是自然地收放自如;黑眼珠也較之前清亮了許多。只是他的很多做法總是令人出乎意料。
? ? ? ? 比如自習課上,他會用一把生銹的小刀在他座位旁的土墻上切下一塊,或許怕別的同學聽不到,像吃水果糖似的咬得咯嘣咯嘣直響。邊吃邊砸吧著嘴:“好吃,脆著呢!”前桌上的女同學回頭一望,立馬回過頭去干嘔起來。我瞥他一眼,嫌惡地用粉筆在課桌上畫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幾天后,他旁邊的土墻被挖出了一個赫然的凹坑,班主任以破壞公物為由,讓他罰站了一個下午。
? ? ? ? 我們班上二年級的時候,他還在一年級念“人口手,上中下”。他的心思全然不在學習上,戲弄同學與老師的本事在不斷升級。例如在上廁所的時候,把點燃的鞭炮扔到女廁所里。立時,屎尿四處飛濺,女生哭叫著逃竄,嘲鎖卻蹲在男廁所里忘乎所以地大笑。
? ? ? 例如溫柔可人的陳老師默寫生字的時候,背身從他身邊經(jīng)過,他在一只用課本紙疊好的烏龜上涂滿鼻涕,然后輕手輕腳追上去,貼在陳老師的衣服上。雷同之事,不一而足。終于在一個下午,被校長叫來的嘲鎖爹沖進教室,連罵帶打著將嘲鎖帶回了家。
? ? ? ? 不再上學的嘲鎖很是孤單。起初,他還挎著裝兔子菜的筐子在學校附近逡巡,幾天后就不見了人影。
? ? ? 后來聽說他每天挎著竹筐到柳園村的學校里,待在三年級教室的窗戶下,眼巴巴地朝里看,眼神里充滿了求知的渴望,引起了在校園里巡視的校長的注意。起初想趕他走,但見他衣衫破舊卻專心求學的模樣,一向愛才的校長頗為感動。觀察幾天后,有天輕輕地地走到窗戶邊上拍了拍他的后背,將他領(lǐng)進了校長室。
? ? ? “你以前上過學嗎?上幾年級的時候輟的學?。俊毙iL問這一席話的時候,已經(jīng)做了讓他在柳園村上學,并減免學費的打算。
? ? ? “我四年級的題都會做,我在家自學的?!背版i很自信的說。他的回答令校長很驚訝,打量著他單薄的身形,越發(fā)喜愛:“小小年紀,竟能如此自強不息!”急忙叫來幾位老師出了幾道四年級的數(shù)學題,過了好久都沒見他動筆??粗版i滿臉的大汗,校長很是憐惜:“出三年級的?!苯Y(jié)果還是不會。一直降到一年級的加減法,他才勉強做對幾道。感覺受了戲弄的校長沖他擺擺手:“以后別再來學校湊熱鬧,該干嘛干嘛去!”
? ? ? ?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自此,嘲鎖求學一事成了一個笑話,甚至是全楊樓村的一個笑話,被四鄉(xiāng)八里的人津津樂道。